鲁山堆月场,苦竹荫清樾。
茅屋哦春风,衡门卧寒雪。
高义磨层空,妙句追往哲。
平生忧国心,泣涕屡陈策。
鲁山堆月场,苦竹荫清樾。
茅屋哦春风,衡门卧寒雪。
高义磨层空,妙句追往哲。
平生忧国心,泣涕屡陈策。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志士在鲁山的隐居生活与高尚情操。首两句“鲁山堆月场,苦竹荫清樾”以自然景色起笔,月光洒在鲁山上,苦竹在清幽的树荫下生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茅屋哦春风,衡门卧寒雪”进一步展现主人公的生活状态,他在简陋的茅屋里吟诵着春风,即使在寒冷的冬日里也安然自得地卧于衡门之下,表现出他的淡泊名利和对生活的热爱。
“高义磨层空,妙句追往哲”则表达了他对道德品质的追求和对古代贤哲的敬仰,即使在无人理解的环境中,他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以高洁的品德和卓越的文采追随着前人的足迹。最后,“平生忧国心,泣涕屡陈策”点明了他内心深处对国家的忧虑和渴望为国效力的决心,即使多次泪流满面,也不断提出治国的策略和建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在逆境中坚持自我、追求高尚道德品质和心系国家的情怀,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公能刀镊。
将彼姿颜接,刮削与提挦,甚停当、心洽意惬。
如描似画,眉秀鬓须齐,添嫩貌,减衰容,又更增言捷。
内灵和协。无质无腮颊。
妙手有何述,敢把此、分明拈捻。
若还会得,慧剑便磨砻,呈白刃,显青钢,剃出圆成晔。
平昔开怀,今朝阐醮,就中别有清欢。
风朋霞友,皆至并擎丹。
唯许泾阳旧契,俱澄净、眼界敷宽。
专邀请,诸公上士,总愿赴仙坛。同攒。
崇大道,不须笺乳,何用沉檀。
把心香爇起,众圣来观。
察得功圆行满,还应是、齐在云端。
修真事,兹宵并喜,一一尽乘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