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头风浪稀,富春山里薜萝垂。
满前明月为谁好,中有高僧劳我思。
意适定同鱼跃处,神清都在鹤鸣时。
仰承山偈难酬答,不是张衡懒赋诗。
富春江头风浪稀,富春山里薜萝垂。
满前明月为谁好,中有高僧劳我思。
意适定同鱼跃处,神清都在鹤鸣时。
仰承山偈难酬答,不是张衡懒赋诗。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张昱的《答仁一初禅师次韵》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富春江山水画卷。首句“富春江头风浪稀”,写出了江面的平静,暗示着环境的安宁;“富春山里薜萝垂”,则通过山中藤蔓低垂,展现出山林的幽静与禅意。
“满前明月为谁好”以问句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月色美景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寂之感,仿佛在询问这皎洁的月光是否只为他一人而美。“中有高僧劳我思”,进一步点出禅师的存在,引发诗人深深的思考,禅师的智慧和修行触动了他的心灵。
“意适定同鱼跃处,神清都在鹤鸣时”两句,通过鱼跃和鹤鸣的自然景象,寓言了诗人内心的恬淡与超脱,心境与自然和谐统一。最后,“仰承山偈难酬答,不是张衡懒赋诗”表达出诗人对禅师佛法的敬仰,以及自己虽不能完全领悟,但并非缺乏诗兴,而是难以用言语充分回应禅理的深奥。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借山水禅境,展现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禅师的敬仰之情。
小槽横捧梳妆薄,绿罗绾带仍斜搭。
十指纤纤葱乍剥,紫燕飞翻初弄拨。
梨园曲调皆品匝,敛容却复停时霎。
日烘花底光似泼,娇莺得暖歌唇滑。
圆吭相应啼恰恰,须臾急变花十八,玉盘蔌蔌珠玑撒。
坐客渐欲身离榻,裂帛一声催合杀。
玉容娇困拨仍插,雪梅一枝初破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