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绣释迦像并十八罗汉赞.第六跋陀罗尊者》
《绣释迦像并十八罗汉赞.第六跋陀罗尊者》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赞

两鬼投书,与僧聚语。师窃闻之,抱膝回顾。

我心均平,等视诸趣。一念舍心,即离五怖。

(0)
鉴赏

这首诗以独特视角探讨了佛教中的平等与慈悲观念。诗人通过描述两鬼与僧人交谈的情景,以及僧人对这一场景的反应,巧妙地融入了佛教思想。

“两鬼投书,与僧聚语”,开篇即以奇特的意象引入主题,两鬼与僧人的对话,象征着善恶、生死、轮回等佛教中深奥的议题。这种非传统的角色设定,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也预示着接下来将展开的深刻思考。

“师窃闻之,抱膝回顾”,僧人听到两鬼的对话后,抱膝回顾的动作,既表现了他内心的沉思,也暗示了他对世间万象的洞察和反思。这一细节描绘出僧人超然物外、深谙佛法的形象。

“我心均平,等视诸趣”,这句话直接点明了佛教的核心理念——平等。无论面对何种生命形态,僧人都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体现了佛教中对众生平等、无分别心的追求。

“一念舍心,即离五怖”,最后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佛教修行的精髓。通过放下心中的执念(舍心),可以摆脱恐惧、疑惑等心理障碍(五怖),达到心灵的解脱与自由。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的指导,也是对所有寻求内心平静之人的启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叙事手法,巧妙地融合了佛教哲学与文学艺术,不仅展现了佛教思想的深邃与博大,也传达了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洞察与理解。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治园偶作

隙地为园学种蔬,带经自灌更教锄。

中心取适非谋食,老圃堪言我不如。

(0)

德兴道中柬陆毅斋宪使陆君昔同在礼部

客意悠悠忽自悲,客台忆共奉恩晖。

春城柳色趋朝入,天路香烟扈祀归。

官冗方知思昔遇,途危犹未觉今非。

旧游零落俱何处,职事逢君得暂依。

(0)

宿茅山栖霞道院

凉月高松翠影长,石坛阴洞映苍苍。

山烟发气邻丹灶,涧水流芬漱药床。

静见道心生白室,闲披仙箓检青囊。

投身未卜他年计,明祷茅君一瓣香。

(0)

泰陵

敬帝垂裳上造日,遐荒扶杖中兴时。

宵衣午坐苍生系,国论边愁大老知。

四海未消虞陟泪,千官尚想汉宫仪。

鼎湖惆怅空龙驭,瀚海风生万壑悲。

(0)

宿东林寺雨

税驾托精庐,入门微雨作。

稍闻响前山,还看度高阁。

霏霏杂桂烟,瑟瑟寒风铎。

润益香水生,散为诸花落。

过林悟本空,行天觉无著。

能令执热人,歊郁忽如濯。

(0)

登金山口绝顶二首·其二

地纪控西界,灵山亘北甸。

足弱步屡憩,崖峭石犹践。

枝樛乃能援,葛脆不可挽。

当其意象开,岂复虑绝蹇。

瞻峰皆峛崺,陟涧数回缅。

稍觉天地宽,即看云烟变。

石窦枝自荣,林罅雪尚泫。

兴阔无近寻,登高有远见。

周圻矗五云,易水溅一线。

微茫燕赵区,历历皆可辩。

长啸发灵籁,倦坐石苔藓。

氛垢苟不婴,沉虑斯可遣。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