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说避秦自昔年,秦人踪迹却茫然。
欲寻洞口栽花处,那得渔郎鼓棹前。
即看桑麻连野外,居然鸡犬傍云边。
山情水味间方得,何事劳劳未息肩。
浪说避秦自昔年,秦人踪迹却茫然。
欲寻洞口栽花处,那得渔郎鼓棹前。
即看桑麻连野外,居然鸡犬傍云边。
山情水味间方得,何事劳劳未息肩。
这首诗名为《入桃源》,是明代诗人黄公辅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隐逸世外的桃源景象。
首句“浪说避秦自昔年”,以一种戏谑的口吻,指出人们常言的避世桃源,实际上可能并不存在。接着,“秦人踪迹却茫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虚无感,仿佛真正的桃源之地,已无从寻觅。
“欲寻洞口栽花处,那得渔郎鼓棹前。”表达了诗人想要寻找那个传说中的桃花源入口,却发现无人指引,如同当年的渔郎一般。这里暗含着对理想世界难以触及的感慨。
“即看桑麻连野外,居然鸡犬傍云边。”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桑麻遍野,鸡犬相闻,云雾缭绕,展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场景。
“山情水味间方得,何事劳劳未息肩。”最后两句,诗人感叹于自然之美与隐逸生活的难得,反问为何自己还在忙碌,未能真正享受这份宁静与自由。这不仅是对自身追求的反思,也蕴含着对现实与理想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隐逸与忙碌之间矛盾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
岱宗海上来,西塞中条路。
东南数峰青未了,凌波欲涉长河去。
似断不断走势回,结作芙蓉掌上开。
青冥浩荡何年裂,平地涌出金银台。
名山固多奇,此山奇欲绝。
累累万古石,谽谺成窦穴。
落星不到地,累丸不到天。
悬圃亦已碎,群玉亦已颠。
金华牧儿何婉娈,一入紫烟不复返。
世人谁者叱群羊,坐看蹄角生苔藓。
人行石中何盘珊,十步九折穿嵌岩。
顾见杂花开绮绣,又闻淙淙泉水声鸣环。
千峰冥密万壑逼,日光时向天窗滴。
深林已尽鸟不鸣,攀缘犹访白云迹。
白云在天何时还,洞门石扇开重关。
五花峰头一骋目,飘如乘虹驾鹤飞出天地间。
但闻长风飒飒万里至,使我四顾清心颜。
君不见沧海桑田年岁改,秦皇片石今安在。
万骑千乘化作灰,河声依旧东流海。
沈吟此事思欲飞,击节高歌泪满衣。
空怜世上浮沈子,白首红颜何所归。
《峄山歌》【明·于慎行】岱宗海上来,西塞中条路。东南数峰青未了,凌波欲涉长河去。似断不断走势回,结作芙蓉掌上开。青冥浩荡何年裂,平地涌出金银台。名山固多奇,此山奇欲绝。累累万古石,谽谺成窦穴。落星不到地,累丸不到天。悬圃亦已碎,群玉亦已颠。金华牧儿何婉娈,一入紫烟不复返。世人谁者叱群羊,坐看蹄角生苔藓。人行石中何盘珊,十步九折穿嵌岩。顾见杂花开绮绣,又闻淙淙泉水声鸣环。千峰冥密万壑逼,日光时向天窗滴。深林已尽鸟不鸣,攀缘犹访白云迹。白云在天何时还,洞门石扇开重关。五花峰头一骋目,飘如乘虹驾鹤飞出天地间。但闻长风飒飒万里至,使我四顾清心颜。君不见沧海桑田年岁改,秦皇片石今安在。万骑千乘化作灰,河声依旧东流海。沈吟此事思欲飞,击节高歌泪满衣。空怜世上浮沈子,白首红颜何所归。
https://shici.929r.com/shici/uAZw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