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狩昔闻衡岳下,岂知韶石有遗思。
衣垂坐处瞻龙衮,乐奏巡时识凤仪。
禹贡瑶琨通海峤,尧封冠带附蛮夷。
只今泪竹苍梧渺,愁见行云向九疑。
南狩昔闻衡岳下,岂知韶石有遗思。
衣垂坐处瞻龙衮,乐奏巡时识凤仪。
禹贡瑶琨通海峤,尧封冠带附蛮夷。
只今泪竹苍梧渺,愁见行云向九疑。
此诗《韶州谒舜庙》由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通过对韶石与舜庙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圣君的追思与敬仰之情。
首联“南狩昔闻衡岳下,岂知韶石有遗思”,开篇即以“南狩”这一历史事件引入,暗指舜帝曾南巡至衡山,后又点出韶石,引出对舜帝在韶石留下的遗迹与思念的感慨。
颔联“衣垂坐处瞻龙衮,乐奏巡时识凤仪”,通过“龙衮”与“凤仪”的象征,描绘了舜帝的威严与德行,以及其巡游时的盛大场面,展现了他对人民的关怀与治理的高超。
颈联“禹贡瑶琨通海峤,尧封冠带附蛮夷”,进一步将舜帝与古代贤君如禹、尧相提并论,强调了舜帝在统一四海、教化四方方面的功绩,体现了其作为帝王的远见与包容。
尾联“只今泪竹苍梧渺,愁见行云向九疑”则以“泪竹”与“苍梧”等意象,寄托了对舜帝逝去的哀思与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舜帝精神的传承与向往,以及对遥远的九嶷山(舜帝葬地)的遥想与敬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对古代圣君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
危阑看月,番做听秋雨。
一滴一声愁,似相伴,离人悲苦。
笼香袖冷,独立倚西风,红叶落,菊花残,都是关情处。
如何排遣,赖有高阳侣。
长啸酒垆边,且同赋、秋娘词句。
山翁醉矣,一笛小楼空,思往事,看孤云,目断征鸿去。
扶颠而持危,在天下大势。
拨乱而存亡,在国家大计。
一司一事间,未足系兴替。
马援为郡守,尚不屑烦细。
惟大姓黠羌,不容有违戾。
况为公与卿,不思大经济。
今大姓黠羌,几倍过汉世。
中有根木存,犹在加护卫。
大都如弈棋,败局如已逝。
如有一胜著,败乃以胜继。
巽当知衡权,是乃德之制。
果哉末之难,圆神妙龟筮。
愿言其吉凶,大辟天地闭。
巡历郡邑间,人若未厌弃。
夹道争向观,疑我形孰似。
得之道听馀,咸谓物吐气。
老奸与宿赃,神夺而心悸。
预知犯难逃,已多速奔避。
先尝受其赇,今皆偿之既。
非慑使者来,安得自知畏。
予默揆诸心,斯言未深契。
一切气不美,先儒说有味。
彝伦若尽去,太半为鬼魅。
禽兽争食人,殆盈野盈市。
迹其所作为,殆恶过异类。
不洁食不饱,甚焉官与吏。
惨酷以济之,甚若豺虎噬。
岂直如得情,哀矜至流涕。
刑法用当穷,根本惕若厉。
岂谓犹有民,能喜使者至。
或鞠躬焚香,或远送旗帜。
望来漳民情,愿留泉民意。
此犹硕果然,不食生可觊。
惟知有罪者,患不速去离。
何啻千百辈,施行才一二。
自叹水一杯,孰救炎火炽。
伤心复伤心,竟夕不能寐。
《马上口占感梅感事二首·其二》【宋·包恢】巡历郡邑间,人若未厌弃。夹道争向观,疑我形孰似。得之道听馀,咸谓物吐气。老奸与宿赃,神夺而心悸。预知犯难逃,已多速奔避。先尝受其赇,今皆偿之既。非慑使者来,安得自知畏。予默揆诸心,斯言未深契。一切气不美,先儒说有味。彝伦若尽去,太半为鬼魅。禽兽争食人,殆盈野盈市。迹其所作为,殆恶过异类。不洁食不饱,甚焉官与吏。惨酷以济之,甚若豺虎噬。岂直如得情,哀矜至流涕。刑法用当穷,根本惕若厉。岂谓犹有民,能喜使者至。或鞠躬焚香,或远送旗帜。望来漳民情,愿留泉民意。此犹硕果然,不食生可觊。惟知有罪者,患不速去离。何啻千百辈,施行才一二。自叹水一杯,孰救炎火炽。伤心复伤心,竟夕不能寐。
https://shici.929r.com/shici/Ldzhl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