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竹部》
《竹部》全文
唐 / 元稹   形式: 古风

竹部竹山近,岁伐竹山竹。

伐竹岁亦深,深林隔深谷。

朝朝冰雪行,夜夜豺狼宿。

科首霜断蓬,枯形烧馀木。

一束十馀茎,千钱百馀束。

得钱盈千百,得粟盈斗斛。

归来不买食,父子分半菽。

持此欲何为,官家岁输促。

我来荆门掾,寓食公堂肉。

岂惟遍妻孥,亦以及僮仆。

分尔有限资,饱我无端腹。

愧尔不复言,尔生何太蹙。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ú
táng / yuánzhěn

zhúzhúshānjìnsuìzhúshānzhú
zhúsuìshēnshēnlínshēn

cháocháobīngxuěxíngcháiláng宿
shǒushuāngduànpéngxíngshāo

shùshíjīngqiānqiánbǎishù
qiányíngqiānbǎiyíngdòu

guīláimǎishífēnbànshū
chíwèiguānjiāsuìshū

láijīngményuànshígōngtángròu
wéibiàntóng

fēněryǒuxiànbǎoduān
kuìěryáněrshēngtài

注释
竹部:指竹林区域。
竹山:长满竹子的山。
岁伐:每年砍伐。
深林:茂密的森林。
深谷:深邃的山谷。
朝朝:每天早晨。
冰雪行:在冰雪中行走。
夜夜:每晚。
豺狼宿:与豺狼同宿。
科首:此处形容人头顶像被霜打过的草。
霜断蓬:被霜冻断裂的草蓬,比喻处境凄凉。
枯形:枯瘦的身形。
烧馀木:燃烧后剩下的树木,象征生活困苦。
一束:一捆。
十馀茎:十几根。
千钱:大量的钱。
百馀束:上百捆。
得钱:赚到的钱。
盈千百:上千甚至上万。
得粟:收获的粮食。
斗斛:古代量器,这里指很多。
归来:回到家。
不买食:无需再买食物,因为已无多余的钱。
半菽:少量的豆类,形容食物匮乏。
官家:指朝廷或官府。
岁输促:每年催缴赋税紧急。
荆门掾:荆门的小官吏。
寓食:寄居并食用。
公堂肉:公堂上供应的肉食,代指官府的福利。
岂惟:何止,不仅仅。
遍妻孥:遍及妻子儿女。
以及:也包括。
僮仆:仆人。
分尔:分配你的。
有限资:有限的财物。
饱我:使我满足。
无端腹:没有节制的胃口,比喻贪婪。
愧尔:对你们感到愧疚。
不复言:不再多说。
尔生:你们的生活。
何太蹙:为何如此困顿。
翻译
竹林靠近竹山边,年年砍伐竹山中的竹。
年年伐竹深入林,茂密森林隔绝深谷中。
清晨踏雪行,夜晚与豺狼共宿。
头顶寒霜像断蓬,枯槁之身伴随燃烧的余木。
一捆竹子十几根,千钱可买上百捆。
得钱上千甚至千,得粮装满斗和斛。
回家不买食物,父子分食那点豆。
为何要如此辛劳,只因官家年年催税急。
我来做荆门小吏,在公堂享用肉食。
不仅足够全家饱,也惠及僮仆。
分配你那有限的钱财,填饱我这无底洞的肚子。
愧对你不再多言,你的生活为何如此艰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竹工在山中伐竹的艰辛生活。开篇“竹部竹山近,岁伐竹山竹。”两句直接点明了主题:竹部附近有座竹山,每年都要去那里砍伐竹子。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更隐含着劳动者的艰辛和重复。

紧接着,“伐竹岁亦深,深林隔深谷。”通过对伐竹工作的描述,以及深林与深谷的隔绝,诗人传达了一种孤立无援、远离尘世的感觉。时间的流逝(“岁”)和空间的封闭(“深林”、“深谷”),共同构筑了一个寂寞而艰难的伐竹生活图景。

“朝朝冰雪行,夜夜豺狼宿。”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受。诗人通过对极端天气和野兽栖息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伐竹工人的不易和危险。

接下来的“科首霜断蓬,枯形烧馀木。”描述了竹子被砍伐后的景象,以及为了生活所迫的燃烧枯木的情形。这些细节都在强调伐竹者的艰辛与生存斗争。

随后,“一束十馀茎,千钱百馀束。”则转向了经济上的困顿。诗人用数字具体地表现了伐竹者微薄的收入,这种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相比显得极为不公平。

“得钱盈千百,得粟盈斗斛。”进一步强调了这点,即便是辛勤工作,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这里,“盈”字用得恰到好处,既表明收入的多少,又透露出生活的艰难。

“归来不买食,父子分半菽。”则是对上述经济状况的直接结果。诗人通过家庭成员之间分享有限粮食的情形,凸显了伐竹者的贫困状态。

“持此欲何为,官家岁输促。”这两句表达了伐竹者对外界的无力感和被迫服从的无奈。他们的劳动成果往往不得不交给官府,这种强制性的税收制度加剧了伐竹者的困境。

最后,“我来荆门掾,寓食公堂肉。”则是对官方与民众生活差距的一种描绘。诗人通过自己在荆门(可能是某个官府机构)工作的经历,以及那里丰盛的饮食条件,与前文伐竹者的困苦形成鲜明对比。

“岂惟遍妻孥,亦以及僮仆。”这两句则拓展了这种差距,不仅仅是诗人本身,还包括了家庭成员和下层仆人,都在享受着这个由官府提供的较为优渥的生活条件。

“分尔有限资,饱我无端腹。”诗人的自嘲之情溢于言表。他虽然能在这种体制中获得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但这份收入仍旧不足以让他摆脱经济上的担忧。

“愧尔不复言,尔生何太蹙。”结尾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自责与无奈。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力感,但也只能选择沉默,因为这种生活状态似乎已成定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伐竹者艰辛生活的细腻描绘,揭示了社会经济结构中的不平等,以及底层人民在这种结构下的生存困境。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现实的无力感和自责之情。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朝代:唐   字: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猜你喜欢

挽刘学谕

少游乡校至华颠,常以齑盐养浩然。

科举法行无誉士,丘园礼废有遗贤。

刘贲下第人称屈,李汉编文后必传。

闻道诸郎皆秀孝,拂云华表看它年。

(0)

送徐夏叔

昔与长君亲,今方识少君。

极知皆造理,何止并能文。

读照湘中雪,吟开岳顶云。

老余才思竭,搔首念离群。

(0)

送赴省诸友.林德遇

原夫辇岂敢追攀,每叹君文似左班。

不许犬鸡舐丹鼎,肯为鼷鼠发黄间。

主司一洗冬烘谤,老子前知昼锦还。

空诵子虚不能荐,送行未免有惭颜。

(0)

送质甫侄铨试

处和昔牧罗浮郡,不载南州一物还。

酝藉汝何惭小阮,空疏吾谬作梁山。

步趋诸老先生后,遨兀斋郎太祝间。

华发病翁无喜事,直须春榜一开颜。

(0)

贺秘书弟提举崇禧

句曲除书至,山灵亦喜闻。

皆云新管辖,还是小茅君。

无粟可舂惠,有薇堪采分。

已盟猿鹤了,不怕客移文。

(0)

待制赵公伯泳哀诗二首·其一

赵氏源流自副枢,至公清节亢门闾。

绪言犹接淳熙际,亲擢何惭庆历初。

班马定为廉吏传,韩欧无责谏臣书。

可怜衮斧忠邪学,仅向甘泉扈属车。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