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子敬洛神赋,欧褚临摹不知数。
世人惟重十三行,真赝难分争抵捂。
赵公书法宗二王,手写全篇复前古。
上追黄庭下乐毅,善刻唐临俱未许。
残编断简久脱略,赵璧随珠获全睹。
宓妃夜走天吴奔,骊龙腾骧老蛟舞。
人间欲见不易得,往往收藏秘天府。
江南故家多好事,一纸宁论白金估。
临池墨笔尽飞动,贯月虹光夜吞吐。
愿加十袭重珍护,却恐雷霆来下取。
当年子敬洛神赋,欧褚临摹不知数。
世人惟重十三行,真赝难分争抵捂。
赵公书法宗二王,手写全篇复前古。
上追黄庭下乐毅,善刻唐临俱未许。
残编断简久脱略,赵璧随珠获全睹。
宓妃夜走天吴奔,骊龙腾骧老蛟舞。
人间欲见不易得,往往收藏秘天府。
江南故家多好事,一纸宁论白金估。
临池墨笔尽飞动,贯月虹光夜吞吐。
愿加十袭重珍护,却恐雷霆来下取。
这首诗《赵文敏书洛神赋》由元末明初诗人唐珙所作,是对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临摹《洛神赋》的赞美与欣赏。诗中不仅描绘了赵孟頫对《洛神赋》的精湛临摹技艺,也反映了后世对这一作品的珍视与追捧。
首句“当年子敬洛神赋,欧褚临摹不知数”提到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洛神赋》,并指出赵孟頫及其师欧、褚等人的临摹作品数量众多,强调了赵孟頫在临摹此作品上的成就。
接着,“世人惟重十三行,真赝难分争抵捂”描述了人们对《洛神赋》中“十三行”的特别重视,以及真伪难辨的情况,突出了作品的珍贵性。
“赵公书法宗二王,手写全篇复前古”赞扬赵孟頫的书法风格深受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影响,并亲自书写了《洛神赋》,重现了古代的书法艺术。
“上追黄庭下乐毅,善刻唐临俱未许”表明赵孟頫的书法技艺不仅向上追溯到《黄庭经》和《乐毅论》,还能够超越唐代的临摹作品。
“残编断简久脱略,赵璧随珠获全睹”表达了对赵孟頫保存和展示古代书法作品的赞赏,即使这些作品残缺不全,也能完整地展现其价值。
“宓妃夜走天吴奔,骊龙腾骧老蛟舞”运用神话传说中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赵孟頫笔下的《洛神赋》如同活灵活现的艺术品,充满了动态美。
“人间欲见不易得,往往收藏秘天府”说明《洛神赋》的珍贵,人们难以轻易见到,往往被收藏于深宫或贵族府邸。
“江南故家多好事,一纸宁论白金估”指出江南地区的富有人家对艺术品的热爱,一张《洛神赋》的价格甚至可以与黄金相媲美。
“临池墨笔尽飞动,贯月虹光夜吞吐”形容赵孟頫在临摹时,墨笔如飞,夜间的光线仿佛与彩虹交织,增添了作品的神秘与魅力。
最后,“愿加十袭重珍护,却恐雷霆来下取”表达了对《洛神赋》的保护愿望,同时也暗示了作品的珍贵程度,即使是雷电这样的自然灾害也无法轻易夺走。
整首诗通过对赵孟頫临摹《洛神赋》的赞美,展现了古代书法艺术的魅力,以及后世对这一作品的珍视与追捧。
君不见石家名园拟黄屋,蜀锦作围金作谷。
暖香烘日浮紫霄,冰纨火而鲛人绡。
燕钗十二歌白苧,珊瑚玲垄绿珠舞。
月榭吹笙引凤凰,雾幄传觞语鹦鹉。
爨下蜡光宵未歇,楼上佳人碎琼雪。
空将遗恨寄丹青,留作千年覆车辙。
龙门独树冰茧弦,空林霜清鸣暗泉。
姮娥抱桂寒不眠,离鸾怨啼风满天。
碧潭殷雷龙起蛰,月落太阴山鬼泣。
湘江秋水一剑明,帝子归来闻佩声。
扶桑浪翻碣石改,东海鱼飞入西海。
白云去尽天茫茫,十二玉楼深夜凉。
忆昔嫁君时,红颜艳春华。
今与君别离,明珠化为沙。
女儿嫁夫愿偕老,何异青菘缠蔓草。
一枝一叶俱有心,生死长当两萦抱。
谁言妾心君不知,芳兰委弃同蒺藜。
妾欲有言君不见,君车遥遥妾空恋。
君家犬宅荒路隅,可怜弃妾安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