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拱群木,严霜损天和。
岂不惜嘉阴,奈此风雨何。
青青繄此君,凡材不同科。
君知不同科,何必叶与柯。
试看一尺根,节已倍身多。
故令卷箨中,高韵不可摩。
陈侯定可人,厚礼为君罗。
视此种竹心,知君减悲歌。
吾徒涉世疏,投足得诋诃。
何如雪月际,对君自婆娑。
但无我履声,与子相经过。
西园拱群木,严霜损天和。
岂不惜嘉阴,奈此风雨何。
青青繄此君,凡材不同科。
君知不同科,何必叶与柯。
试看一尺根,节已倍身多。
故令卷箨中,高韵不可摩。
陈侯定可人,厚礼为君罗。
视此种竹心,知君减悲歌。
吾徒涉世疏,投足得诋诃。
何如雪月际,对君自婆娑。
但无我履声,与子相经过。
这首诗描绘了陈氏贯时轩中的竹子在严霜风雨中的坚韧与高洁,以及诗人与友人在此处的闲适与情感交流。通过对比“凡材”与“此君”的不同,诗人表达了对陈侯深厚友情的赞赏,以及对自身与世事疏离的感慨。诗中运用了象征手法,竹子不仅代表了陈侯的品格,也隐喻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在雪月的映衬下,诗人与友人自由自在地舞动,远离尘嚣,展现了超脱世俗的雅趣。最后一句“但无我履声,与子相经过”,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长久相伴,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愿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情、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雨凉陟驼巘,转历九十折。
短竹亦自阴,小家亦自洁。
寻草补断蹊,行人以旱说。
农哭眼睛落,天懒霹雳歇。
斯民谓天懒,对此予心热。
凭高览清旷,一峰一气结。
峰下桔槔人,踏水脚如血。
短短赤赤秧,专供毒蝗舌。
太息重凝眸,青青天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