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字留诗锦,无皮入药囊。
同坚唯铁杖,易穴岂藜床。
况有千年润,能添六月凉。
因岩作书院,驰誉比衡阳。
有字留诗锦,无皮入药囊。
同坚唯铁杖,易穴岂藜床。
况有千年润,能添六月凉。
因岩作书院,驰誉比衡阳。
此诗描绘了一番幽静典雅的书院景象,通过对比和意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于知识与学问的尊崇及追求。
"有字留诗锦,无皮入药囊。同坚唯铁杖,易穴岂藜床。" 这几句运用了精妙的比喻,将书卷中的文字比作珍贵的织锦,将学习比作医治之道,而知识则如同坚硬的铁杖,保护心灵免受外界的侵蚀。同时,用“易穴岂藜床”来形容学问深邃,如同难以挖掘的深穴,又似难以安身的软床,体现了学习之路的艰辛与挑战。
"况有千年润,能添六月凉。" 这句话则表达了对古籍经典长久影响力的赞美,它如同古井无波却蕴含着滋润心灵的力量,即便在炎热的夏季,也能带来清凉的感觉。
"因岩作书院,驰誉比衡阳。"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因为山石而建立书院的情景,将自然之美与学问之地紧密相连,并且将其声誉比喻为像古代著名的衡山一样广泛流传。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更透露出他对知识、学习和自然之美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