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梁之上姚家庄,隔溪指点山苍苍。
飞楼杰阁非我事,翠竹老梅开此堂。
新丰鸡犬归未得,韦曲桑麻如许长。
三间茅屋吾老矣,携儿拟拜庞公床。
石梁之上姚家庄,隔溪指点山苍苍。
飞楼杰阁非我事,翠竹老梅开此堂。
新丰鸡犬归未得,韦曲桑麻如许长。
三间茅屋吾老矣,携儿拟拜庞公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人姚琏在《渔梁结屋》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与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首句“石梁之上姚家庄,隔溪指点山苍苍”,开篇即点明地点,石梁之上是诗人居住的村庄,隔着溪流,远处的山峦苍翠欲滴,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氛围。接着,“飞楼杰阁非我事,翠竹老梅开此堂”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豪华建筑的淡然态度,转而欣赏起身边的自然之美——翠绿的竹林与古老的梅花在小屋中绽放,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正是他所追求的。
“新丰鸡犬归未得,韦曲桑麻如许长”两句,通过对比新丰和韦曲两地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眼前宁静生活的满足。新丰的鸡犬尚未归家,而韦曲的桑麻却已长得茂盛,这既是对外界纷扰的反衬,也是对当前安逸生活的肯定。
最后,“三间茅屋吾老矣,携儿拟拜庞公床”两句,诗人以庞公(庞德公)为典故,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简陋的茅屋中度过余生,与儿子一同学习庞公的智慧与品德,过着与世无争、自给自足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理想生活的深情向往,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和谐自然与简朴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传统儒家思想中“隐逸”精神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