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峰迥出群,一笠与平分。
四面云山态,八音天籁闻。
山斋俯创得,大块有真文。
亦欲无言去,其如伺懋勤。
中峰迥出群,一笠与平分。
四面云山态,八音天籁闻。
山斋俯创得,大块有真文。
亦欲无言去,其如伺懋勤。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四面云山亭子时所见所感,展现了清幽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邃的人生哲思。
首联“中峰迥出群,一笠与平分”,以“中峰”为中心,突出其高耸独立的姿态,仿佛是大自然中的佼佼者,与周围的群山形成鲜明对比。一顶“笠”字,既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形状,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颔联“四面云山态,八音天籁闻”,进一步展开画面,四面环绕的云山姿态各异,仿佛在诉说着不同的故事;而“八音天籁”,则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如同天籁之音,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感受。
颈联“山斋俯创得,大块有真文”,诗人站在亭子上,俯瞰山间的小屋,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奥秘与真理。这里的“大块”指的是大地,“真文”则是指自然界的规律与智慧。
尾联“亦欲无言去,其如伺懋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想离开这美好的自然环境,回到世俗之中,但又难以割舍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诗歌充满了深度和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索,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仲冬十一月将半,天气冱结泉流断。
六丁赫怒风姨颠,驱叱黎云集霄汉。
须臾万里色一同,冥濛勃郁仍丰葺。
天工乘此骋奇巧,雕琼削玉当长空。
长空迢迢四无接,六出纵横舞眉睫。
乍看势若蝶穿花,静听声犹蚕食叶。
郊原窈窕银为桥,江湖烂熳铅涂艘。
阴崖皎皎失苔藓,古树茁茁生芒硝。
又疑何人燖鹄鹭,氄毳飞来莫知数。
亦疑仙子开琼楼,净扫瑶尘洒云路。
况当午夜清明时,影摇六合光离离。
梅边老鹤惊且唳,桂根玉兔窥还疑。
是知此景非徒致,实本吾皇隆圣治。
吾皇圣治符天心,故感如斯丰稔瑞。
年丰岁稔邦家宁,吾皇端拱唐虞廷。
覃恩布泽及遐迩,制礼作乐昭升平。
小臣何幸生斯世,端笏垂绅列丹陛。
虽无往哲赓歌才,敢忘封人三祝意。
封人三祝何为言,愿君寿福咸齐天。
舆图广大磐石固,神孙圣子传绵绵。
《瑞雪诗》【明·夏原吉】仲冬十一月将半,天气冱结泉流断。六丁赫怒风姨颠,驱叱黎云集霄汉。须臾万里色一同,冥濛勃郁仍丰葺。天工乘此骋奇巧,雕琼削玉当长空。长空迢迢四无接,六出纵横舞眉睫。乍看势若蝶穿花,静听声犹蚕食叶。郊原窈窕银为桥,江湖烂熳铅涂艘。阴崖皎皎失苔藓,古树茁茁生芒硝。又疑何人燖鹄鹭,氄毳飞来莫知数。亦疑仙子开琼楼,净扫瑶尘洒云路。况当午夜清明时,影摇六合光离离。梅边老鹤惊且唳,桂根玉兔窥还疑。是知此景非徒致,实本吾皇隆圣治。吾皇圣治符天心,故感如斯丰稔瑞。年丰岁稔邦家宁,吾皇端拱唐虞廷。覃恩布泽及遐迩,制礼作乐昭升平。小臣何幸生斯世,端笏垂绅列丹陛。虽无往哲赓歌才,敢忘封人三祝意。封人三祝何为言,愿君寿福咸齐天。舆图广大磐石固,神孙圣子传绵绵。
https://shici.929r.com/shici/JKdBi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