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闲居客至稀,静中滋味意何归。
因探易象知深旨,自喜吟高得化机。
桑露乍寒蚕欲老,草烟才暖蝶交飞。
樊川物景终南翠,遂性空思杜紫微。
寂寂闲居客至稀,静中滋味意何归。
因探易象知深旨,自喜吟高得化机。
桑露乍寒蚕欲老,草烟才暖蝶交飞。
樊川物景终南翠,遂性空思杜紫微。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逸生活的宁静与闲适,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深刻领悟。开篇“寂寂闲居客至稀,静中滋味意何归”两句,表达了诗人隐居生活中的孤独与自在,偶尔来访的客人让他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愉悦。
接下来的“因探易象知深旨,自喜吟高得化机”两句,则展示了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领悟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在艺术创作上得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桑露乍寒蚕欲老,草烟才暖蝶交飞”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初春时节的自然景象,桑树上的露水即将结冰,小虫类似于蚕也要准备进入冬眠状态,而草丛中升起的烟雾带着一丝温暖,蝴蝶开始在空中交织飞舞。这些细腻的观察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生机的深切感知。
最后,“樊川物景终南翠,遂性空思杜紫微”两句,则是诗人将自己心中的意境与周遭山水相融合,将自己的情操寄托于这片翠绿之中,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心向高远的精神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致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在幽居生活中的精神自足与艺术创作上的境界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