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池上楼,俯映池中水。
点缀画难成,分明镜相似。
云移荷芰下,鱼戏房栊里。
素景一离披,知有微风起。
可怜池上楼,俯映池中水。
点缀画难成,分明镜相似。
云移荷芰下,鱼戏房栊里。
素景一离披,知有微风起。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水鉴楼”的建筑,巧妙地融入了周围的自然环境之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鉴楼与池水相互映照的景象,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幅画卷,又如明镜一般清晰地反映出楼阁的倒影。
“可怜池上楼”,开篇即表达了对水鉴楼的喜爱之情,点明了其位置于池边,与水相依。接下来,“俯映池中水”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水鉴楼倒映在池中的情景,如同一幅精美的图画,却又比画更真实,更生动。
“点缀画难成,分明镜相似”,进一步强调了水鉴楼与池水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如同自然界的艺术品,难以用人工之笔完全复制。这里将水鉴楼与镜子进行类比,突出了其倒影的清晰与逼真。
“云移荷芰下,鱼戏房栊里”,这两句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水鉴楼周围环境的生机与活力。云朵的移动、荷花与菱角的摇曳,以及鱼儿在楼下的嬉戏,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画面。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增强了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素景一离披,知有微风起”,最后两句则以素雅的景色收尾,暗示了微风吹过,带来了变化。这里的“素景”既指水鉴楼及其倒影,也暗喻了自然界微妙的变化。通过这一细节,诗人巧妙地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动态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水鉴楼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自然与建筑和谐共存的美好景象,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论世阙真是,憎好成愚贤。
众手挽跛牂,拟度骅骝前。
与子早相好,于今不知年。
似从欲著帽,忧喜同华颠。
生世如风花,高下亦偶然。
填沟偶不死,挥刃忽自全。
病马试春草,游鱼纵奔川。
稍思升斗禄,筦库未阙员。
一饥尚可忍,百岁当复延。
相予乘下泽,得句要子宣。
此生期乐死,它日须诗传。
缩手著袖间,弹棋一争先。
此别未为远,两都东西州。
情亲有乖隔,江湖成阻脩。
脱尘度翠密,徐行当寻幽。
各有惜别怀,共此一日留。
意合岂待约,酒尽不更求。
阙词固未可,忍手亦何犹。
坐有黄冠师,未解逍遥游。
兴来我与共,醉罢君当休。
僧房火可亲,此乐行且谋。
万事自纠纷,高怀元一丘。
衾裘夜宿方丈屋,风灯微茫照溪谷。
杖屦朝行百丈山,林风清泠摇佩环。
道人八十更聪明,耳边犹爱松风声。
风前饱食松下卧,梦里光阴等闲过。
世间贵人多白头,未容白首送林丘。
左足拘挛右臂缓,荣华只得傍人看。
信知佛法有天乐,扫除疾痼何须药。
山林于我却有因,愿言筑室为比邻。
不辞弃世伴幽独,犹恐山僧嫌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