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步出茆斋,闲行坐石台。
久悲乡路远,犹喜杏花开。
鸥鹭皆飞去,帆樯何处来?
因凝千里目,落日尚徘徊。
野步出茆斋,闲行坐石台。
久悲乡路远,犹喜杏花开。
鸥鹭皆飞去,帆樯何处来?
因凝千里目,落日尚徘徊。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闲适的春日景象,诗人在自然中漫步,情感上既有对远方乡土的怀念,也有对眼前美好景色的欣喜。
"野步出茆斋,闲行坐石台" 表明诗人在田野间自由漫步,在一处高台之上悠然地坐着。这里的“茆斋”可能指的是一种简陋的乡村住所,而“石台”则提供了一个开阔的视角,让诗人能够远眺。
"久悲乡路远,犹喜杏花开" 显示出诗人的情感复杂性。一方面,他对远方的家乡怀有深深的忧伤和不舍;另一方面,对眼前的杏花盛开感到欣慰。这里的“久悲”表达了对遥远乡土的长期思念,而“犹喜”则是诗人在面对美好自然景致时所感受到的快乐。
"鸥鹭皆飞去,帆樯何处来?"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鸟儿纷纷扬扬地飞离,而远方则可能有船只在航行,这让诗人不禁产生了好奇和向往。
"因凝千里目,落日尚徘徊" 最后两句,诗人的视线延伸至千里之外,他的目光似乎随着落日而徘徊,不忍离去。这表明诗人对这片美丽景色的珍惜,以及不愿结束此刻心情。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闲适行走和坐观,展现了他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感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乡愁。语言简洁,意境悠远,充分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他们细腻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