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橐上严宸,真为侍从臣。
袖中周礼在,言外孔堂春。
亟草閒居赋,宁惭勇退人。
空馀文作冢,书带已成尘。
笔橐上严宸,真为侍从臣。
袖中周礼在,言外孔堂春。
亟草閒居赋,宁惭勇退人。
空馀文作冢,书带已成尘。
诗中“笔橐上严宸,真为侍从臣”两句,通过对“笔橐”的描写,展示了诗人作为一名文臣,对于朝廷政务的参与和认同。在古代,文臣多以笔墨为职,故“笔橐”成为文臣身份的象征。而“真为侍从臣”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官职地位,表明其是真正的近侍之臣。
“袖中周礼在,言外孔堂春”两句,则显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掌握。古代士人多怀袖中有书,以示其学问渊博。而这里的“周礼”,指的是古代的典章制度,而“言外孔堂春”则是说诗人的言谈举止皆带有儒家学说的气息,给人以温文尔雅之感。
接下来的“亟草閒居赋,宁惭勇退人”两句,表现了诗人在仕途上的选择和自我反省。“亟草閒居赋”中的“亟草”,有急促草书之意,可能是指诗人在闲居时仍不忘著述,以此自娱。而“宁惭勇退人”则显示了诗人的谦逊态度,对于那些敢于直言和勇于退隐的人物保持一种敬意。
最后,“空馀文作冢,书带已成尘”两句,透露出诗人对过往文学遗产的感慨。“空馀文作冢”,形象地描述了古籍浩如烟海,而“书带已成尘”则表达了一种物是人非,对于那些已经被时间掩埋的知识和文化的怀念。
综上所述,方岳这首诗通过对个人身份、文化态度、仕途选择以及历史感慨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宋代文臣的多重面貌。
零雨其濛春始和,明星有烂夜如何。
笙篁故与风声远,灯火疑添月色多。
渐老自能忘世味,欲明更起看天河。
定留太一青藜照,愿寄荆人白雪歌。
去年冬少雪,二月春始晴。
南游岘首山,东下石头城。
揉蓝染江水,烂锦贴园英。
幽亭一杯酒,不用千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