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少雪,二月春始晴。
南游岘首山,东下石头城。
揉蓝染江水,烂锦贴园英。
幽亭一杯酒,不用千载名。
去年冬少雪,二月春始晴。
南游岘首山,东下石头城。
揉蓝染江水,烂锦贴园英。
幽亭一杯酒,不用千载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彭汝砺在宋代游历岘首山与石头城的景象。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风光之美,以及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去年冬少雪,二月春始晴。” 开篇即描绘了一幅冬末春初的景象,去年冬季降雪稀少,到了二月,春天才开始放晴。这样的描写既体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也暗示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和喜悦。
“南游岘首山,东下石头城。”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南行至岘首山,东行至石头城的旅程。岘首山和石头城都是古代著名的风景地,通过这样的地理移动,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游历足迹,也暗示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
“揉蓝染江水,烂锦贴园英。” 这两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江水比作揉蓝染成的颜色,将园中的花朵比作烂锦贴在上面,形象地描绘了江水的清澈和花朵的鲜艳,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幽亭一杯酒,不用千载名。”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在幽静的亭中,诗人独自饮酒,不为名利所累,只求心灵的宁静与满足。这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彭汝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超脱世俗的人生哲学,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朝发浙江头,暮宿越城下。
寒月炤船窗,清霜肃原野。
岂不念别离,吾道有用舍。
衰兰在中洲,采之不盈把。
方春桃李花,纷纷争艳冶。
俛仰宇宙间,孤怀浩难写。
强取囊中琴,起弹仍复罢。
悠悠世上人,谁是知心者。
翠岩亭下问棠梨,上客同舟过柳溪。
花下停歌听鹦鹉,行间把酒引玻璃。
绯桃照眼春无赖,石洞关云路转迷。
金粟弹筝银甲冷,珠帘度曲翠眉低。
锦帆捲浪风生座,罗袜生尘草被堤。
屡舞不妨飞野鸟,醉归遮莫报邻鸡。
梵王台殿空陈迹,鲍氏池亭忆故栖。
铁笛吹残山月白,竹枝唱过驷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