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成风雨夜,精舍对床眠。
去住非无数,行藏莫问天。
十年濒瘴海,一棹破春烟。
君自足归兴,不妨啼杜鹃。
真成风雨夜,精舍对床眠。
去住非无数,行藏莫问天。
十年濒瘴海,一棹破春烟。
君自足归兴,不妨啼杜鹃。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真成风雨夜,精舍对床眠”两句,通过对夜晚风雨声响和精舍(寺庙中的一种房舍)里的安然入睡,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喧嚣的超然物外之心态。接着“去住非无数,行藏莫问天”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隐居生活中的自由自在,不为世俗羁绊。
下片“十年濒瘴海,一棹破春烟”则是对时间流逝和自然景观的描写。十年时光如同濒临大海,岁月无声中带走了往昔的痕迹;而一棹(一枝)花开破解了春日的迷雾,彰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
最后两句“君自足归兴,不妨啼杜鹃”,则是对朋友或同道中人的劝慰。诗人似乎在说,无论你是否选择归隐,只要心有所属,便不必担忧世事纷扰,即使是杜鹃(一种鸟名)的鸣叫,也不足以打扰你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风雨、精舍安眠、自然景观和时间流逝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超然物外、自在飞花的隐逸生活。诗人张元干借此抒发了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心灵自由和宁静状态的追求。
荀吴伐鲜虞,钜鹿围其鼓。
或请以城叛,穆子拒弗许。
好恶苟弗愆,民皆知适所。
弗赏为失信,赏恶则何取。
欲城而迩奸,所丧多无补。
鼓人杀叛人,缮备更守禦。
围之又三月,请降仍致语。
民犹有食色,姑修而城拒。
食竭告力尽,取之方振旅。
不纳叛仍当,不抚降何处。
信如待食竭,菅命岂弗苦。
何云不戮一,谬托怠弗贾。
子鱼诮宋襄,致志鼓儳可。
设其爱二毛,则如服于楚。
比义可知非,何事丘明叙。
浮夸真定评,吾闻之韩愈。
一声凄其,数声哀怨,世间何物能忧。
惹褊情南阮,涕泪长流。
多少繁红嫩紫,悲咽处、叶落香收。
何况是、残灯夜雨,白发新秋。休休。
冯唐已老,有角吹残暑,雁语南楼。
怅迩来踪迹,又客皇州。
总是孤臣孽子,千载后、唧唧啾啾。
云窗内、閒吟閒写,与尔同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