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耳滩声吼,轻舟不可留。
为收诸葛米,来拜武乡侯。
洞古千年雪,林深五月秋。
此间结庐住,补种竹清修。
满耳滩声吼,轻舟不可留。
为收诸葛米,来拜武乡侯。
洞古千年雪,林深五月秋。
此间结庐住,补种竹清修。
这首清代诗人黄合初的《诸葛洞》描绘了一幅山水之间的生动画面。首句“满耳滩声吼”以强烈的视听效果,展现出江滩激流的壮阔与喧嚣,仿佛能听到涛声如雷,暗示了环境的雄浑与自然的力量。次句“轻舟不可留”则表达了诗人对舟行速度的控制,暗示了他对停留片刻欣赏这美景的渴望。
接下来,“为收诸葛米,来拜武乡侯”两句,诗人借诸葛孔明(诸葛亮)的典故,表达了对智者风范的敬仰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特意前来,似乎是为了寻找诸葛亮遗留的精神财富,或是向其智慧致敬。
“洞古千年雪,林深五月秋”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诸葛洞的奇特景象,千年积雪仿佛永恒,五月时分却仍有秋意,显现出洞穴的幽深与岁月的沧桑。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此间结庐住,补种竹清修。”他希望能在此地建造居所,过着简朴的生活,种植竹子,修身养性,体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亲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诸葛洞的景致和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与智慧的敬仰,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自然和谐生活的理想追求。
凤舞龙蟠处,玉室与金堂。
平生想望真境,依约在何方。
谁信许君丹灶,便与吴君遗剑,只在洞天傍。
若要安心地,便是远名场。几年来,开林麓,建山房。
安眠饱馆清坐,无事可思量。
洗尽人间忧患,看尽仙家风月,和气满清扬。
一笑尘埃外,云水远相忘。
风流谁自谢家安,不爱苍生只爱闲。
今日云孙仍不恶,一间茅屋尚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