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有感三首·其二》
《有感三首·其二》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十年归把钓鱼竿,万变惟凭冷眼看。

白发相寻点鬼簿,紫金焉得返魂丹。

渐惊老旧遗民尽,欲问承平往事难。

秋日未须畏残暑,浙江潮退即天寒。

(0)
翻译
十年后我持着钓鱼竿归来,世间万象只用冷静的目光看待。
满头白发寻找着阴间的名录,哪有紫金丹能让人起死回生。
渐渐惊觉老去的遗民已所剩无几,想要询问太平盛世的往事却难以寻觅。
秋天不必畏惧余热,当浙江潮水退去,寒冷的天气就将接踵而至。
注释
十年归:十年后。
钓鱼竿:象征闲适生活。
万变:世间万物的变化。
冷眼:冷静、超然的态度。
白发:指年老。
鬼簿:阴间的名册,比喻死亡。
紫金:象征珍贵和神秘。
返魂丹: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
老旧遗民:年迈的老百姓。
承平往事:太平盛世的历史记忆。
秋日:秋季。
残暑:残留的暑气。
浙江潮:钱塘江潮汐。
天寒:天气转凉。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世事变化、个人年华老去以及怀念往昔的抒情诗。"十年归把钓鱼竿,万变惟凭冷眼看"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世界变迁持有超然态度,既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淡然,也反映出一种世事洞明的生活哲学。"白发相寻点鬼簿,紫金焉得返魂丹"则是在用传说中的灵药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无法倒流和青春难以重现的无奈与感慨。

"渐惊老旧遗民尽,欲问承平往事难"两句,表现出诗人面对历史变迁、旧友凋零时的心境,以及想要追寻过去美好记忆但又感到困难的复杂情感。而"秋日未须畏残暑,浙江潮退即天寒"则是通过自然景象,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伤,同时也映射出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体验。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篇充满哲理与情怀的佳作。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入秋无事案头偶有纸笔随意辄书如风扫华不伦不理故曰杂题·其十一

西有华胥国,北有拘卢州。

那堪此中住,耐可少时游。

(0)

题画·其七

拔地一千尺,割城三百亩。

中有万玉山,此腹知不负。

(0)

题故孟光禄怡老园

昔在先皇日,吾犹识孟嘉。

清朝倦黄阁,黄发岸乌纱。

疏傅金虽少,香山社可夸。

比邻共鸡黍,近水足鱼虾。

汝逐华胥梦,人呼畏垒家。

霜余大令橘,暑忆故侯瓜。

往事存乔木,流年问落花。

不须论代变,得老便生涯。

(0)

陈先辈以佳章见投报赠一律

南州一刺许登堂,白下于今是豫章。

古调自来归伯玉,高名当复比元方。

家藏敝帚惭难荐,客有明珠喜欲狂。

岂为西台多列柏,看君字字挟风霜。

(0)

子厚第三书孤愤之怀极矣男子要自有出世事毋论浮荣即不朽亦第二义也赋此广之·其一

双鸿不独问加餐,笔底纵横意万端。

总为难呼中散驾,可能无恨远游冠。

枋榆社日吾宁老,桐柏春源尔自看。

记取缑山明月夜,玉笙鸾背莫辞寒。

(0)

闻家弟乞休不遂有感·其一

草色池塘梦未真,天涯难问惫和贫。

阿谁传得思归引,令我长为诳语人。

竹箭自然江左贵,桃花无恙武陵春。

柴门扫罢还堪掩,不必埙篪聒老身。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卜商 言偃 宰予 仲由 子贡 子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