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根伐多欲,至道乱浮言。
渊深珠逾媚,石蕴玉自温。
殉身逐影响,故纸馀豗喧。
坐令岁月迈,宝鉴生尘昏。
流害等异教,岂直语伤繁。
悲哉媚学子,何处寻根原。
灵根伐多欲,至道乱浮言。
渊深珠逾媚,石蕴玉自温。
殉身逐影响,故纸馀豗喧。
坐令岁月迈,宝鉴生尘昏。
流害等异教,岂直语伤繁。
悲哉媚学子,何处寻根原。
这首诗《斋居感兴二十首(其二十)》由明代诗人林光所作,通过对比与反问,深刻地表达了对学界浮躁之风的批判与反思。
首句“灵根伐多欲”,以“灵根”比喻人的本性或内在精神,指出人们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内心的纯净与本质。接着,“至道乱浮言”强调了真正的道理与智慧往往被表面的虚言所扰乱,暗含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渊深珠逾媚,石蕴玉自温”运用自然界的比喻,说明深邃的知识或真理如同深水中的珍珠,更加璀璨夺目;而坚硬的石头中蕴含的美玉,自然散发出温暖的光芒。这里赞美了真知灼见的珍贵与魅力。
“殉身逐影响,故纸馀豗喧”揭示了人们为了追求外在的影响和声名,不惜牺牲自我,沉溺于陈旧的文献堆砌中,忽略了内心的真实需求和成长。
“坐令岁月迈,宝鉴生尘昏”感叹时间流逝,宝贵的智慧与经验在忙碌与浮躁中逐渐被遗忘,如同珍贵的镜子蒙上了灰尘,失去了照耀心灵的作用。
“流害等异教,岂直语伤繁”指出这种现象不仅局限于学术领域,而是像异教一样蔓延开来,不仅仅是语言上的伤害,更是对心灵的侵蚀。
最后,“悲哉媚学子,何处寻根原”表达了对那些盲目追求外在荣誉、忽视内在修养的学生的深切忧虑,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在当今社会,我们又该如何寻找和坚守真正的学习之道?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现象的洞察与批判,以及对个人精神成长的深切关注。
买舆过银树,水落见潦迹。
残雪闪斜照,篱落掩鱼泽。
鸟飞山意冥,雁度水光碧。
乘兴觅酒垆,荒市绝殽核。
入暮路程杳,寒皲面颊赤。
时艰人烟稀,终日涉荒僻。
岂独慨风景,亦且倦行役。
茅店投深幽,月明野田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