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职翰林,四年涖浔阳。
一年巴郡守,半年南宫郎。
二年直纶閤,三年刺史堂。
凡此十五载,有诗千馀章。
境兴周万象,土风备四方。
独无洛中作,能不心悢悢。
今为青宫长,始来游此乡。
裴回伊涧上,睥睨嵩少傍。
遇物辄一咏,一咏倾一觞。
笔下成释憾,卷中同补亡。
往往顾自哂,眼昏须鬓苍。
不知老将至,犹自放诗狂。
五年职翰林,四年涖浔阳。
一年巴郡守,半年南宫郎。
二年直纶閤,三年刺史堂。
凡此十五载,有诗千馀章。
境兴周万象,土风备四方。
独无洛中作,能不心悢悢。
今为青宫长,始来游此乡。
裴回伊涧上,睥睨嵩少傍。
遇物辄一咏,一咏倾一觞。
笔下成释憾,卷中同补亡。
往往顾自哂,眼昏须鬓苍。
不知老将至,犹自放诗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多年仕途生涯的经历与感受。开篇即列举了诗人在各个官职上的年数,通过数字的排比,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自身职位的变迁。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丰富生活经验,也映射出其对仕途生涯的复杂情感。
诗中的“凡此十五载,有诗千馀章”一句,通过对比时间与成就,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自豪和满足。同时,这也隐含着诗人在漫长仕途中,通过文字来记录时光、抒发情感、寄托哀愁的一种生活态度。
接着,“境兴周万象,土风备四方”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对各地文化的吸纳能力,这是他在漫游各地过程中,对自然景观与地方风俗的深刻体验和艺术提炼的结果。
然而,在这众多官职和丰富创作之外,诗人却独缺洛阳城中的作品。这一处的“独无洛中作,能不心悢悢”表达了诗人对未曾驻足之地的一种遗憾和向往。这种情感在后文的“今为青宫长,始来游此乡”得到了释放,诗人如今担任青宫长一职,终于有机会来到洛阳城中游历,这对于他而言是一种心愿的实现。
最后几句“裴回伊涧上,睥睨嵩少傍。遇物辄一咏,一咏倾一觞。笔下成释憾,卷中同补亡。”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与自然之间情感交流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在洛阳城中的喜悦之情和创作灵感的涌现。而“往往顾自哂,眼昏须鬓苍。不知老将至,犹自放诗狂”则透露出了诗人对于年华易逝、身体日衰的无奈,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执着,即便是到了暮年,也依然保持着一颗热忱的心态,不断地投身于诗歌的海洋之中。
季生贸然来,袖出手中字。
盘辟竞点画,邀我相指似。
我书本无法,敢为对以意。
观书如相人,神骨当有异。
肤立岂能久,中乾固难恃。
颜柳苏黄徒,天与君子气。
刻轹相耸削,跌宕转严毅。
正如冠剑臣,谈笑皆国计。
粪土弃么璅,空洞见胸次。
有时就欹偃,白眼青天醉。
却视黄泥人,颠倒灵娲戏。
以此常自足,穷老无悲喟。
有志我未能,敬为吾友遗。
双钩与悬腕,暇日请从事。
北游忽不乐,东来揽齐岱。
陆尽燕赵交,水送汶泗会。
祇有清济源,伏流隐支派。
亦如古达人,心迹有时晦。
群山尽朝岳,敢向不敢背。
峨峨灵威丈,揖我青霞外。
迓客遣片云,飞来若车盖。
挥手暂相谢,冰雪迫徂岁。
游倦思小休,胜济行未艾。
寄语雪中花,石上劳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