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痕蹙缆。乍涨绿到门,移楼临岸。
柳底路沉,花外天宽,春声乱。桃家姊妹离魂远。
洗剩粉南朝香怨。一莺啼水,恨鸥占了,落红恩眷。
流断华年不转,对芳影、私替浣纱人叹。
松雪溅涛,画舫浑高瞒堤半。江乡鱼价年年贱。
记柁阁香炊午饭。别来新翠苔矶,锦鸳睡暖。
潮痕蹙缆。乍涨绿到门,移楼临岸。
柳底路沉,花外天宽,春声乱。桃家姊妹离魂远。
洗剩粉南朝香怨。一莺啼水,恨鸥占了,落红恩眷。
流断华年不转,对芳影、私替浣纱人叹。
松雪溅涛,画舫浑高瞒堤半。江乡鱼价年年贱。
记柁阁香炊午饭。别来新翠苔矶,锦鸳睡暖。
这首诗名为《绛都春·其二》,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易顺鼎所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画卷。"潮痕蹙缆"开篇,形象地写出潮水拍打岸边,缆绳上留下痕迹的场景。接下来,"乍涨绿到门,移楼临岸"描绘了随着春水上涨,楼阁依水而建,满眼绿色的景象。
"柳底路沉,花外天宽,春声乱"描绘了柳树下的小径深邃,花丛之外天空开阔,春日的各种声音嘈杂而生动。"桃家姊妹离魂远"借桃花比喻女子的离愁,"洗剩粉南朝香怨"则暗示着历史的沉淀与哀怨。
"一莺啼水,恨鸥占了,落红恩眷"通过莺鸟和鸥鸟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落花命运的同情。"流断华年不转"直接抒发了岁月如流水般逝去的无奈。
"对芳影、私替浣纱人叹"诗人仿佛在与花影对话,寄托了对浣纱女子的怜惜和对时光变迁的感叹。"松雪溅涛,画舫浑高瞒堤半"描绘了江面的景色,画舫高耸,与堤岸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江乡鱼价年年贱"反映了当地生活的经济状况,"记柁阁香炊午饭"则勾勒出温馨的家庭画面。"别来新翠苔矶,锦鸳睡暖"以鸳鸯为意象,表达出对往昔宁静生活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对江南春景的描绘,寓言人生百态,展现了易顺鼎独特的艺术风格。
梅心微苦似梅仁,细嚼香须酒入唇。
笑指逋仙坟上土,一杯好与酹芳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