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高阳台.寄题荪壁山房》
《高阳台.寄题荪壁山房》全文
宋 / 李彭老   形式: 词  词牌: 高阳台

石笋埋云,风篁啸晚,翠微高处幽居。

缥简云签,人间一点尘无。

绿深门户啼鹃外,看堆床、宝晋图书。

尽萧闲,浴砚临池,滴露研朱。

旧时曾写桃花扇,弄霏香秀笔,春满西湖。

松菊依然,柴桑自爱吾庐。

冰弦玉柱风流在,更秋兰、香染衣裾。

照窗明,小字珠玑,重见欧虞。

(0)
注释
石笋:指高耸入云的石笋状山峰。
啸晚:傍晚时分的啸声。
缥简:轻薄的书简。
云签:带有云纹的书签。
宝晋图书:珍贵的晋代书籍。
浴砚:研磨墨汁。
滴露研朱:用水滴研磨朱砂。
桃花扇:带有桃花图案的扇子。
弄霏香:挥洒香气。
柴桑:地名,陶渊明的故乡。
吾庐:我的房子。
冰弦玉柱:形容琴瑟的美妙声音。
秋兰:秋季的兰花。
珠玑:比喻优美的文字。
欧虞:古代书法家欧阳询和虞世南。
翻译
石笋隐没于云层之中,晚风吹过竹林发出啸声,翠绿山色中的隐居之处清幽无比。
薄薄的书简上签着云纹,仿佛人间尘世的污垢都不存在于此。
门外绿意深深,杜鹃鸟的啼鸣之外,满是珍贵的晋代图书堆积。
这里充满闲适,研磨墨汁,对着池塘写字,水滴中映出朱色。
过去曾在这里挥毫泼墨,桃花扇上留有春意,西湖的香气和秀美仍存。
松树和菊花依旧,我喜爱这柴桑间的茅庐。
昔日的琴瑟之音和玉柱般的风雅犹在,秋兰的香气更添衣襟芬芳。
明亮的窗户下,再次见到如珍珠般的小字,仿佛欧虞书法重现在眼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石笋埋云,风篁啸晚,翠微高处幽居"表达了诗人选择在自然之中寻找心灵的栖息,远离尘嚣。"缥简云签,人间一点尘无"则是对这种隐居生活的理想化描绘,几乎与世俗完全隔绝。

接下来的"绿深门户啼鹃外,看堆床、宝晋图书"展示了诗人在隐居中专注于读书和学问,追求知识与精神上的满足。"尽萧闲,浴砚临池,滴露研朱"则是对这一生活状态的进一步描写,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情操。

诗中还穿插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如"旧时曾写桃花扇,弄霏香秀笔,春满西湖",展现了诗人在隐居之余仍然怀念过去的文艺生活和自然美景。同时,"松菊依然,柴桑自爱吾庐"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珍视与自得其乐。

"冰弦玉柱风流在,更秋兰、香染衣裾"则是对隐居生活中感受到的清新气息和自然之美的描绘,诗人似乎已经融入到了大自然之中。最后,"照窗明,小字珠玑,重见欧虞"可能是在提及某种书籍或文艺创作,再次展现了诗人对学问与文学的追求和热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红尘、返璞归真的哲思,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以及对文艺创作的不懈追求。

作者介绍

李彭老
朝代:宋

李彭老(约公元1258年前后在世)字商隐(词综作字周隐,此从绝妙好词),号筼房,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佑末前后在世。淳佑中,官沿江制置司属官。工词,与周密、吴文英等相唱酬。尝纳妾,吴文英作绛都春词以贺。彭老所作词,周密绝妙好词采录不少,与弟李莱老同为宋遗民词社中重要作家,合有《龟溪二隐词》。 
猜你喜欢

既渡河车中即事以新旧见闻作古今愿怀诗八首·其五

王制宜人不厌奇,诸臣陈力已心驰。

簿书期满观中秘,弼教功成望百揆。

钱谷兵刑非相事,股肱耳目有新司。

即今师济盈中外,可许登庸答帝咨。

(0)

祫祭陪祀四首·其一

嗣岁之朝祫祭行,丰年欲向孔皆迎。

繇来肇祀能无悔,直到雍歌见靡争。

穆穆曾孙相越对,皇皇多士介昭明。

在庭柷敔俱和肃,祖德维人不但声。

(0)

癸酉北征二人偕至茶阳江帆迅速翻怪春风促予离也

万里春风怅别程,征帆喜速此翻惊。

已成家远因亲聚,遂有波滔向我迎。

预拟青山同客舍,早分流水作乡情。

离心何地堪消折,不惮天涯咫尺争。

(0)

题宋尔义亦楼有序

醉卧斯楼三月醒,是中清景梦疑经。

远招云岫千峰碧,近入棉阴一片青。

恐碍烟光低翠牖,为收爽气启霞扃。

秋容此日知尤好,葭露梧风想共泠。

(0)

杨葵宸宫赞分桐晋府特上捕蝗之章诗以柬之

西山雨过爽飞初,酷暑骄阳今渐除。

綵笔遂干参井气,咨诹还上斗辰居。

周桐遗叶于唐是,汲节便宜想汉如。

便拟姚崇蝗害息,救时一事总君馀。

(0)

晓发新城喜见西山山色尚在明灭间也

忽扫尘容向郁葱,西山结色有无中。

轻云自在分晴岫,杂树因依合远空。

极目安知春所际,息心堪与日相同。

颇疑朝市喧阗处,独有烟霞出晓风。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