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长肃杀,海上战争多。
蕃队日鸣炮,山民夜枕戈。
炎昆糅玉石,覆卵扫巢窠。
世界今如此,苍生且奈何。
乾坤长肃杀,海上战争多。
蕃队日鸣炮,山民夜枕戈。
炎昆糅玉石,覆卵扫巢窠。
世界今如此,苍生且奈何。
这首诗名为《闻日军队搜山感赋》,是清代诗人洪繻所作。诗中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以及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首句“乾坤长肃杀”,开篇即以“乾坤”象征天地间,用“长肃杀”形容战争的持续与残酷,营造出一种紧张压抑的氛围。接着,“海上战争多”点明战争不仅局限于陆地,海洋也成为战场,进一步强调战争的广泛性和破坏性。
“蕃队日鸣炮,山民夜枕戈”两句,通过对比“蕃队”(可能指外国军队)的日夜备战与“山民”的无奈准备,展现了战争对不同人群的不同影响。炮声与枕戈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紧迫与紧张,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恐惧和不安。
“炎昆糅玉石,覆卵扫巢窠”运用比喻手法,将战争比作熔炉中玉石的融合,象征着战争中一切美好事物被摧毁;同时,“覆卵扫巢窠”则形象地描绘了战争对无辜生命的摧残,如同扫荡鸟巢,毁灭生命。
最后,“世界今如此,苍生且奈何”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忧虑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切。在这样的世界里,面对战争的苦难,人们似乎无能为力,充满了无奈和悲凉。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战争对社会和人性的摧残,以及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巨大影响,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批判。
半阴未雨。霁晓寒、轻烟薄暮。
乍过了挑青,名园深院,把酒偏宜细步。
满槛梅花,绕堤溪柳,径暖迁莺相语。
春澹澹,渐觉清明,相傍小桃才吐。凝伫。
山村水馆,难堪羁旅。
甚觑著花开,频惊屈指,谩写奚奴丽句。
幸有家山,青鸾应报,为我整齐歌舞。
一任待,醉倚群红,花沾酒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