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报国寺松歌》
《报国寺松歌》全文
清 / 劳之辨   形式: 古风

慈仁古寺数株松,苍然不与凡界同。

二十年前松下径,飞涛谡谡生清风。

前殿偃松荫数亩,纵横诘曲枝青铜。

后殿高松挺千尺,夜深鸾鹤巢其中。

扶疏突兀各异状,株株鳞鬣还相向。

翠色凌霜总不凋,苍皮溜雨原无恙。

僦居往岁我重过,风前月下长摩挲。

偃松就槁高松茂,荣悴相形感叹多。

别后多年思劲质,青松不比人颜色。

到日还来萧寺寻,似觅生平旧相识。

岂知萎谢又非初,枯者无存菀者枯。

哦诗空记蟠枝影,泼墨能描直干无。

松乎松乎,尔宜植根在万仞之冈,岱顶徕峰傲寒雪。

不则宁同处士老,其材支离夭矫足怡悦。

不幸偏栽佛国边,树底无端作市廛。

玉鱼百镒唐陵出,铜雀千金汉代镌。

真松不问问赝贷,忍教灵物埋霜烟。

斧斤剪伐虽无虑,生憎俗客来箕踞。

一夜西山风雨声,拔根定化虬龙去。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报国寺中的松树,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松树的非凡气质和坚韧精神。首联“慈仁古寺数株松,苍然不与凡界同”,点出松树生长于古寺,与众不同,显出其超凡脱俗。接下来通过回忆二十年前的松下径,以及前殿和后殿的松树,展现了松树的繁茂和高大,以及夜晚的静谧与神秘。

诗人感慨“偃松就槁高松茂,荣悴相形感叹多”,表达对松树生命力的赞叹和对岁月变迁的感慨。他怀念过去与松树的亲近,期待未来还能再来寻找旧时的友情。然而,松树的命运却发生了变化,由茂盛变为衰败,诗人对此深感惋惜。

最后,诗人借松树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希望松树能如高山峻岭般傲立不屈,而非被世俗所困。对于寺庙中松树的遭遇,他感到痛心,认为真松不应遭受世俗的亵渎。诗的结尾,诗人甚至担忧风雨将松树连根拔起,化为龙去,流露出对松树命运的忧虑。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生动,通过对报国寺松的描绘,寄寓了诗人对坚韧品格的崇尚和对世间变迁的感慨。

作者介绍

劳之辨
朝代:清

劳之辨(1639-1714)字书升,晚号介岩,浙江石门人,康熙三年(1664)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诗摹香山,著有《春秋诗话》《读杜识馀》《阮亭诗抄》等。
猜你喜欢

卧病

攲枕小春雨,虚屏半夜风。

病惊身是客,愁恐鬓成翁。

窗曙逗微白,灯寒带浅红。

归期倩谁卜,心挂浙江东。

(0)

贺新郎·其五紫元席上作

飞尽桃花片。倚东风、高吟大啸,开怀消遣。

芍药牡丹开未遍。不道韶华如电。

无心向、小庭幽院。

秉烛夜游虽不倦,奈一番、风雨花容变。

春去也,无人见。何处莺莺啼不断。

探后园、红稀翠减,青稠绿满。蝶在花间犹死恋。

早有行人摇扇。故自要、与春为饯。

笑指白云归去好,对夕阳、泻酒凭谁荐。

柳深处,有双燕。

(0)

为是山堂似草堂。

(0)

句·其七

香散风前麝,浆寒霜后蜜。

(0)

登紫微崖

富池大信江千里,三日醉卧烟蓬底。

晓来推蓬登断岸,因忆牧之呼屐齿。

九华隆隆闸天脊,微云低度差参是。

百唤牧之如不闻,剥脱尘痕见文字。

今年十月天未霜,木叶留露光嶷嶷。

兴亡风流不可论,苍松怪石还如此。

我今与子陟层巅,酌酒赋诗云乐只。

后来谁复是牧之,斜阳归路芙蓉水。

(0)

句·其十五

最爱荔枝初熟后,人间都在赤城间。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