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紫微崖》
《登紫微崖》全文
宋 / 程珌   形式: 古风

富池大信江千里,三日醉卧烟蓬底。

晓来推蓬登断岸,因忆牧之呼屐齿。

九华隆隆闸天脊,微云低度差参是。

百唤牧之如不闻,剥脱尘痕见文字。

今年十月天未霜,木叶留露光嶷嶷。

兴亡风流不可论,苍松怪石还如此。

我今与子陟层巅,酌酒赋诗云乐只。

后来谁复是牧之,斜阳归路芙蓉水。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ēngwēi
sòng / chéng

chíxìnjiāngqiānsānzuìyānpéng

xiǎoláituīpéngdēngduànànyīnzhī齿chǐ

jiǔhuálónglóngzhátiānwēiyúnchàcānshì

bǎihuànzhīwénbāotuōchénhénjiànwén

jīnniánshíyuètiānwèishuāngliúguāng

xīngwángfēngliúlùncāngsōngguàishíhái

jīnzhìcéngdiānzhuójiǔshīyúnzhī

hòuláishuíshìzhīxiéyángguīróngshuǐ

鉴赏

这首宋诗《登紫微崖》由程珌所作,描绘了富池大信江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富池大信江千里”展现了江面辽阔的景象,诗人乘船畅饮,醉眠于蓬舟之中。次句“三日醉卧烟蓬底”进一步渲染了诗人放浪形骸的洒脱。

“晓来推蓬登断岸”写清晨醒来,诗人推开篷顶,踏上岸边,思绪飘向杜牧(字牧之)的逸事,唤起他对历史人物的怀念。接下来的诗句“九华隆隆闸天脊,微云低度差参是”描绘了山势险峻,云雾缭绕的自然景观,诗人试图通过自然之美寻找历史的痕迹。

“百唤牧之如不闻,剥脱尘痕见文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即使呼唤古人,也无法改变世事变迁,只能在风化的石头上隐约看到历史的印记。诗人感叹“今年十月天未霜,木叶留露光嶷嶷”,秋意虽未浓,但落叶犹带露珠,寓意着时光流转,物是人非。

最后两句“兴亡风流不可论,苍松怪石还如此”深化了主题,说明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自然的永恒和历史的沧桑依然存在。诗人与友人登临高峰,饮酒赋诗,享受当下,同时也预感未来可能再无如杜牧般的人物。“后来谁复是牧之,斜阳归路芙蓉水”以景结情,留下对未来的遐想和对过去的追忆。

整体来看,《登紫微崖》是一首借景抒怀的山水诗,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程珌
朝代:宋

程珌(1164~1242),宋代人,字怀古,号洺水遗民,休宁(今属安徽)人。绍熙四年进士。授昌化主簿,调建康府教授,改知富阳县,迁主管官告院。历宗正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权右司郎官、秘书监丞,江东转运判官。
猜你喜欢

城中小筑新成夏月馀凉堪贾虽仅容膝亦颇远俗漫裁十律以畅幽襟·其七

日永乘凉似饮冰,疏帘挥麈破炎蒸。

忘言自会无弦调,习静翻同有发僧。

煮茗已尝甘露乳,御风还蹑碧云层。

群峰秀色凭栏尽,不必扶筇更再登。

(0)

留别各垣科长

雪涕中原感慨馀。离亭斜日揽君裾。

南音忍听将归曲,北阙谁收痛哭书?

梦绕掖垣还有竹,秋回故国岂无鱼。

他年欲访垂纶地,杜若洲边半亩居。

(0)

游嵩山诗十二首,并序·其五

君山彩翠共氤氲,独见中峰拥绛云。

河洛分流蟠水府,图书并出焕灵文。

登临已遍三千界,封禅曾经七十君。

想像羽林纷扈从,今存惟有柏将军。

(0)

题大笑出门卷送李烟客三首·其三

四方男子事,儿女强牵衣。

名岳行应遍,雄心去若飞。

泛交投剌易,高调和人稀。

揽胜兼怀古,奚囊满载归。

(0)

甲子孟秋十九日西园公过访镜园步杜少陵游何将军山林十律韵投赠步元韵酬之同集者尹用平温尔惇时溪桥初成十首·其七

谁能鲸吸海,亦有酒如池。

乘兴还骑马,何妨倒接䍠。

科头看醉态,拍手任群儿。

言念昔人达,携壶荷锸随。

(0)

度溰州兰江

兰江春水满,兰叶正初抽。

系马绿杨树,扬帆青翰舟。

香风吹两岸,旭日照中流。

慷慨思公子,烟波未易求。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