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怀余德甫·其二》
《寄怀余德甫·其二》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即闻彭蠡雁,应上武阳台。

华发文章到,青山放逐回。

时名堪下榻,秋兴足衔杯。

不是求羊辈,蓬蒿断往来。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寄怀余德甫(其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余德甫的深切怀念与感慨。

首句“即闻彭蠡雁”,以彭蠡湖的雁群作为背景,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同时也预示着远方友人的消息传来。接着,“应上武阳台”一句,通过想象友人登临武阳台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境遇的关注与关切。

“华发文章到,青山放逐回”两句,既是对友人年华老去、才华依旧的感慨,也是对其经历坎坷、最终回归自然的隐喻。这里,“华发”象征岁月的痕迹,“文章”代表才学,“青山”则寓指归隐的生活。“放逐回”一词,既有被贬谪后重返自由之意,也暗含了对友人命运起伏的同情。

“时名堪下榻,秋兴足衔杯”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友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在友人处可以随时落脚,享受清秋之乐,饮酒赋诗,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不是求羊辈,蓬蒿断往来”一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那些追求功名利禄之人的不屑,强调了自己与友人之间淡泊名利、志趣相投的关系。同时,也暗示了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即使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两人心中的联系也不会断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读史外纪·其四

于惟大荒初,人物无区别。

抟生以咀华,茹毛而饮血。

夏暑结巢居,冬寒穿窟穴。

传教土为台,纪事绳为结。

厥后书契兴,事事劳辞说。

(0)

拜少保于公遗像·其三

国事当初若缀旒,南迁邪议已先投。

背城馀烬非坚土,坐见江山半壁休。

(0)

和游新吴寺诗韵有小序·其五寺字

涯洲地幽深,寻僧聊小憩。

名山在寰区,胜境异人世。

涧寒龙已归,村深虎初逝。

上方钟磬声,疑是云门寺。

(0)

闰七月十五夜作

河带疏星淡不流,露华蛩响逼新秋。

柝声才罢砧声起,总是忘情也自愁。

(0)

饮赵梦麟郎中沧江别墅

潇洒郎官住京口,天性爱山如爱酒。

长浮一斗与山盟,所不爱山如此斗。

别墅正据沧江湾,四望宛在丹青间。

虹月船空米老去,悠悠世代空尘寰。

郎官作诗亦清好,不遇酣歌不挥扫。

题遍山坳与水涯,与客江头几倾倒。

我登沧江亭,为赋沧江篇,呼童更吸中?泉。

临风欲洗双倦目,他时来结山中缘。

(0)

浪淘沙令.四景乐道辞·其三

秋意到郊亭。水褪沙汀。金茎香泻瓮头青。

柱杖西畴看稻了,细检丹经。蒲柳最先零。

羲驭难停。旧时交友似晨星。

惟有黄花开更好,多谢园丁。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