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带疏星淡不流,露华蛩响逼新秋。
柝声才罢砧声起,总是忘情也自愁。
河带疏星淡不流,露华蛩响逼新秋。
柝声才罢砧声起,总是忘情也自愁。
这首诗描绘了元末明初诗人徐贲在闰七月十五夜晚的所见所感。首句“河带疏星淡不流”,通过描绘银河稀疏,星光微弱,暗示了夜晚的宁静和清凉。"疏星淡不流"形象地刻画出河水仿佛停滞,星星倒映其中的静谧景象。
第二句“露华蛩响逼新秋”,进一步渲染了季节的转换,露水凝结,秋意渐浓,而秋虫的鸣叫(蛩声)则显得尤为清晰,仿佛在催促着时光的流逝。
后两句“柝声才罢砧声起,总是忘情也自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绪。柝声和砧声交替,一为军中报时,一为妇人捣衣,都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即使在这些日常琐事中,诗人也感受到了无尽的愁绪,哪怕是在看似忘情的生活中,内心深处也充满了忧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入情,通过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淡淡哀愁。
碧山无意解银鱼。花底且携壶。
华颠又喜熊罴且,笑骐骥,老反为驹。
文史渐抛,功名更懒,随处见真如。
高情敢并汉庭疏。长揖去田庐。
囊无上赐金堪散,也未妨、山猎溪渔。
廉颇纵强,莫随年少,白马向黄榆。
年少毋庸毁洛阳,才高虑远策深长。
如何宣室成虚问,才傅长沙又傅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