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南轩先生以道鸣,岳麓书院陶诸生。
君不见晦庵先生妙经学,庐山书院榜白鹿。
吾乡萧君八叶孙,云冈筑斋高入云。
芝兰玉树争绩文,江湖鹄袍争骏奔。
愿师朱张两先生,驷马高盖塞里门。
君不见南轩先生以道鸣,岳麓书院陶诸生。
君不见晦庵先生妙经学,庐山书院榜白鹿。
吾乡萧君八叶孙,云冈筑斋高入云。
芝兰玉树争绩文,江湖鹄袍争骏奔。
愿师朱张两先生,驷马高盖塞里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浓郁的书院生活图景,诗人通过对不同先生和学生的赞美,展现了学术研究的热闹与竞争,也流露出诗人对知识分子群体的赞赏与自豪。
“君不见南轩先生以道鸣,岳麓书院陶诸生。”这里提到的南轩先生可能是指某一位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学者,以其道德文章声名远播,而陶诸生则是在岳麓书院学习的众多学生,他们或许受到了这位先生的影响。
“君不见晦庵先生妙经学,庐山书院榜白鹿。”晦庵先生在经学研究上有着深厚的造诣,而庐山书院则是公布功名的场所,榜单上书写着优异学生的名字,比喻为“白鹿”,形象地表达了这些学生如同难得的珍奇。
“吾乡萧君八叶孙,云冈筑斋高入云。”诗人提及自己的故乡,有一位姓萧的君子,其学问渊博,如同后代的光辉。而云冈书院则是诗人的修学之地,筑斋高耸直达云端,形容其高大与崇高。
“芝兰玉树争绩文,江湖鹄袍争骏奔。”这里用了比喻手法,将学生们的文学成就比作美丽的芝兰和玉树,他们在学术上的竞争如同江湖上鸿鹄争先恐后。
“愿师朱张两先生,驷马高盖塞里门。”诗人表达了对朱、张两位先生的敬仰之情,希望他们能够乘坐骏马,穿梭于学术研究的殿堂之中,象征着知识的传承与发扬光大。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精美的意象和比喻,不仅展示了宋代书院文化的繁荣,也反映出诗人对学问、道德和才华的崇尚。
閒居闭穷巷,拙者诚所宜。
掩书坐前楹,默与天理期。
是时新雨收,物物含秋姿。
疏檐正残日,曲几方凉飔。
群雀下空阶,逐逐顾且随。
微虫出幽隙,绕绕行复飞。
疏篁挺坚劲,不并草木衰。
丛兰吐芬芳,岂畏霜露知。
观此动与植,一一全天资。
因念物禀生,有性各异持。
夫人为灵者,仁义实所尸。
胡为智巧役,所有日夜隳。
不能保其元,妄事纷扰为。
汲汲以就死,所耗无纤釐。
还本既不完,何用冠且衣。
余因激所遇,揽笔成此诗。
庶哉学者心,读已而悟兹。
忆初我来时,夜色如墨障。
心常念明月,几日西南上。
松梢倚楼角,一玦偃相向。
渐见轮中物,依稀吐形状。
今宵东岭外,滟滟金波涨。
人间重此夕,一岁号佳赏。
而我督秋试,锁宿密如藏。
细务纷满前,约束甚鞿鞅。
无由奉朋侣,彻晓坐清旷。
之人富才华,笔力趫且壮。
谁陪把樽酒,露下与酬唱。
南墙咫尺地,使我起遐想。
人生此良会,可惜已虚放。
独立中夜归,俯首入书幌。
簿领迷人喜暂闲,聊寻古寺陟孤峦。
柏藏一径中间窄,云敛千峰四面宽。
远目已将飞鸟过,寸心更乞老僧安。
若为借得禅房宿,卧看龛灯一点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