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黄存庵》
《答黄存庵》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七言律诗

独许知君即姓庞,可能一口竭西江。

波侵学海千层起,气压文峰万派降。

喜见清风生宝地,应留幽梦挂虚容。

梅花岭外如相忆,短策高吟意已将。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释今无所作的《答黄存庵》。诗中以“独许知君即姓庞”开篇,表达了对友人黄存庵的深厚情谊和独特识见。接着,“可能一口竭西江”一句,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黄存庵学问渊博,犹如能饮尽西江之水,展现出其学识的广博与深邃。

“波侵学海千层起,气压文峰万派降”两句,进一步赞美了黄存庵在学术上的成就,如同波浪冲击学海,层层涌起,又如气势磅礴,压倒文峰,显示出他在学术领域的卓越地位和影响力。

“喜见清风生宝地,应留幽梦挂虚容”则表达了诗人对黄存庵所在之地的向往与敬仰,仿佛清风从宝地升起,而黄存庵的梦境也应被珍藏于虚空之中,寓意着对其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的高度推崇。

最后,“梅花岭外如相忆,短策高吟意已将”两句,通过想象梅花岭外的黄存庵,即使身处远方,也能感受到诗人深切的思念之情。诗人手持短策,高声吟诵,表达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黄存庵的深深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体现了其对学问的追求和对高尚人格的向往,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学术精神的佳作。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绣衣柱史何昂藏,铁冠白笔横秋霜。

三军论事多引纳,阶前虎士罗干将。

虽无二十五老者,且有一翁钱少阳。

眉如松雪齐四皓,调笑可以安储皇。

君能礼此最下士,九州拭目瞻清光。

(0)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

天籁何参差,噫然大块吹。

玄元包橐籥,紫气何逶迤。

七叶运皇化,千龄光本支。

仙风生指树,大雅歌螽斯。

诸王若鸾虬,肃穆列藩维。

哲兄锡茅土,圣代罗荣滋。

九卿领徐方,七步继陈思。

伊昔全盛日,雄豪动京师。

冠剑朝凤阙,楼船侍龙池。

鼓钟出朱邸,金翠照丹墀。

君王一顾盼,选色献蛾眉。

列戟十八年,未曾辄迁移。

大臣小喑鸣,谪窜天南垂。

长沙不足舞,贝锦且成诗。

佐郡浙江西,病闲绝驱驰。

阶轩日苔藓,鸟雀噪檐帷。

时乘平肩舆,出入畏人知。

北宅聊偃憩,欢愉恤茕嫠。

羞言梁苑地,烜赫耀旌旗。

兄弟八九人,吴秦各分离。

太贤达机兆,岂独虑安危。

小子谢麟阁,雁行忝肩随。

令弟字延陵,凤毛出天姿。

清英神仙骨,芬馥茝兰蕤。

梦得春草句,将非惠连谁。

深心紫河车,与我特相宜。

金膏犹罔象,玉液尚磷缁。

伏枕寄宾馆,宛同清漳湄。

药物多见馈,珍羞亦兼之。

谁道溟渤深,犹言浅恩慈。

鸣蝉游子意,促织念归期。

骄阳何太赫,海水烁龙龟。

百川尽凋枯,舟楫阁中逵。

策马摇凉月,通宵出郊圻。

泣别目眷眷,伤心步迟迟。

愿言保明德,王室伫清夷。

掺袂何所道,援毫投此辞。

(0)

前年春与独孤常州兄花时为别倏已三年矣今莺花又尔睹物增怀因之抒情聊以奉寄

近日霜毛一番新,别时芳草两回春。

不堪花落花开处,况是江南江北人。

薄宦龙钟心懒慢,故山寥落水奫沦。

缘君爱我疵瑕少,愿窃仁风寄老身。

(0)

悠悠离洞壑,冉冉上天津。

捧日终为异,从龙自有因。

高行四海雨,暖拂万山春。

静与霞相近,闲将鹤最亲。

帝乡归莫问,楚殿梦曾频。

白向封中起,碧从诗里新。

冷容横钓浦,轻缕绊蟾轮。

不滞浓还淡,无心卷复伸。

非烟聊拟议,干吕在逡巡。

会作五般色,为祥覆紫宸。

(0)

鸂鶒

流品是鸳鸯,翻飞云水乡。

风高离极浦,烟暝下方塘。

比鹭行藏别,穿荷羽翼香。

双双浴轻浪,谁见在潇湘。

(0)

献张拾遗

官资清贵近丹墀,性格孤高世所稀。

金殿日开亲凤扆,古屏时展看渔矶。

酒醒虚阁秋帘捲,吟对疏篁夕鸟归。

献替频陈忠誉播,鹏霄万里展雄飞。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陈渊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