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除夕》
《除夕》全文
明 / 陈大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卧向沧江岁又迁,暮寒风雪独萧然。

自甘穷巷贫原宪,独对残书老郑虔。

万态时情双眼里,百年心事一灯前。

艰难最怕逢今夕,不守庚申亦不眠。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孤独老人在除夕夜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首句“卧向沧江岁又迁”以“沧江”象征岁月的流逝,老人独自躺在床上,年复一年,时光悄然离去。次句“暮寒风雪独萧然”则通过描述寒冷的冬夜和纷飞的雪花,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老人独自面对这严酷的自然景象。

接着,“自甘穷巷贫原宪,独对残书老郑虔”两句,运用了典故,将自己比作春秋时期的贫士原宪和唐代的诗人郑虔,表达了虽身处贫困但内心坚守高洁品质的情怀。原宪是孔子的学生,以贫穷而著称;郑虔则是以诗书画三绝闻名的唐代文人,晚年生活清贫。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即使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精神的富足和内心的宁静。

“万态时情双眼里,百年心事一灯前”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用“万态时情”形容世态炎凉,百态人生,而“双眼里”则强调了他对世间万象的洞察与思考。同时,通过“百年心事一灯前”,表现了他将一生的心愿与梦想寄托于一盏昏黄的油灯之下,形象地展示了其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艰难最怕逢今夕,不守庚申亦不眠”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困境的担忧和对未来的不安。除夕之夜,本应是家人团聚、欢庆的时刻,但对于这位老人而言,却充满了挑战和忧虑。他担心时间的流逝会带来更多的困难,即使不遵循传统的守岁习俗,也无法安然入眠,体现了他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除夕夜老人孤独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陈大纶
朝代:明

陈大纶,顺德人。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贡生,官南雄府教授。事见清康熙《顺德县志》卷六。
猜你喜欢

奉和鲁望玩金鸂鶒戏赠

镂羽彫毛迥出群,温黁飘出麝脐熏。

夜来曾吐红茵畔,犹似溪边睡不闻。

(0)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晨兴因报问龟儿

冬旦寒惨澹,云日无晶辉。

当此岁暮感,见君晨兴诗。

君诗亦多苦,苦在兄远离。

我苦不在远,缠绵肝与脾。

西院病孀妇,后床孤侄儿。

黄昏一恸后,夜半十起时。

病眼两行血,衰鬓万茎丝。

咽绝五脏脉,瘦消百骸脂。

双目失一目,四肢断两肢。

不如溘然逝,安用半活为。

谁谓荼檗苦,荼檗甘如饴。

谁谓汤火热,汤火冷如澌。

前时君寄诗,忧念问阿龟。

喉燥声气窒,经年无报辞。

及睹晨兴句,未吟先涕垂。

因兹涟洳际,一吐心中悲。

茫茫四海间,此苦唯君知。

去我四千里,使我告诉谁。

仰头向青天,但见雁南飞。

凭雁寄一语,为我达微之。

弦绝有续胶,树斩可接枝。

唯我中肠断,应无连得期。

(0)

题报恩寺

好是清凉地,都无系绊身。

晚晴宜野寺,秋景属闲人。

净石堪敷坐,寒泉可濯巾。

自惭容鬓上,犹带郡庭尘。

(0)

禁中月

海水明月出,禁中清夜长。

东南楼殿白,稍稍上宫墙。

净落金塘水,明浮玉砌霜。

不比人间见,尘土污清光。

(0)

梦得卧病携酒相寻先以此寄

病来知少客,谁可以为娱。

日晏开门未,秋寒有酒无。

自宜相慰问,何必待招呼。

小疾无妨饮,还须挈一壶。

(0)

偶宴有怀

遇兴寻文客,因欢命酒徒。

春游忆亲故,夜会似京都。

诗思闲仍在,乡愁醉暂无。

狂来欲起舞,惭见白髭须。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