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是清凉地,都无系绊身。
晚晴宜野寺,秋景属闲人。
净石堪敷坐,寒泉可濯巾。
自惭容鬓上,犹带郡庭尘。
好是清凉地,都无系绊身。
晚晴宜野寺,秋景属闲人。
净石堪敷坐,寒泉可濯巾。
自惭容鬓上,犹带郡庭尘。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净化的意境。开篇“好是清凉地,都无系绊身”表达了对远离尘嚣、无牵挂之处的向往,诗人寻找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解放和自由。“晚晴宜野寺,秋景属闲人”则具体指出了这样的地方——深藏在晚霞中的郊外寺庙,以及属于那些不问世事的人的秋日风光。
“净石堪敷坐,寒泉可濯巾”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这座寺庙中寻得一块干净的石头坐下,还能用清凉的泉水洗脸,这种宁静而纯粹的自然环境成为了心灵净化的所在。
最后两句“自惭容鬓上,犹带郡庭尘”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未能完全摆脱尘世羁绊的自责。尽管他身处清净之地,却依然可以感受到头发间还残留着官场生活的尘埃,这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一种深刻感悟。
总体来看,诗人通过描写报恩寺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体验,表达了对于精神自由和内心宁静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