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曲溪流去复回,山花夹路石门开。
老僧望见频挥手,莫带红尘一点来。
曲曲溪流去复回,山花夹路石门开。
老僧望见频挥手,莫带红尘一点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山中景象。首句“曲曲溪流去复回”,以溪水的曲折蜿蜒,暗示了山路的蜿蜒盘旋,同时也隐含着一种循环往复的生命哲理。次句“山花夹路石门开”,通过山花的点缀和石门的开启,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氛围,仿佛是大自然的门户向访客敞开了怀抱。
接着,“老僧望见频挥手”,一句生动地刻画了一位老僧的形象,他站在山间,面对来访者频繁挥手,既表现了他对远方客人的欢迎之情,也体现了他对清净生活的坚守和对世俗尘嚣的排斥。最后,“莫带红尘一点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希望来访者能够摒弃世俗的烦恼和纷扰,保持心灵的纯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和审美情趣。
命骁锐,为声援,选步骑,发畿甸。
号称一百万,一一皆精鍊。
旌旗虹乱渡桑乾,绚野如花陈组练。
移围布陈密谷口,吞敌出奇将伺便。
前拒避贾勇,中坚已受战。
天兵震天威,不异弄雷电。
先驱游击队,势若风云变。
雕鹗横秋空,奋翼鸷鸡犬。
斯须跆藉尽八九,终了不曾还一箭。
永安宫,大安殿,方待凯旋回赐宴。
唯有孤臣鬓成雪,缘底眉头殊不展。
智谋士见未然事,窃叹终皆非所辩。
堪怜当日金源氏,谁编良将忠臣传。
皋陶旧国群山里,寂寂野泉山谷底。
试寻山脉问泉源,定有蛟龙拔湫起。
城郭犹堪万家汲,芜秽适从何代理。
大雨不溢旱不枯,育德渊然古君子。
簿领三年报政成,习俗能谙风土美。
桐乡爱我爱桐乡,旧日劝农曾到此。
身闲却作负耒来,愿与吾民同井里。
安仁已种环县花,伯道惟饮吴中水。
毋勤父老歌去思,此处枕流方洗耳。
气如牵丝汗如水,小窗长凭乌皮几。
六合一甑蒸雨山,矫然欠伸望诗垒。
城南城北三十里,出门何之茧余趾。
平生投辖是谁家,岂不相寻醉乡里。
昨朝疏食常见邀,已怕青鞋在泥滓。
高堂众彦集清风,脱略边幅去臧否。
况我从来有成约,往又不勇嗟委靡。
江湖虽宽暑雨深,彼蒲与荷美人美。
安得提携冰雪仙,直上虚空驰騄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