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非旧干,露井非故林。
凋尽千丛翠,都缘一片金。
烟霜不惮染,蒲柳更惊心。
无复啼莺处,空馀寒雀吟。
龙门非旧干,露井非故林。
凋尽千丛翠,都缘一片金。
烟霜不惮染,蒲柳更惊心。
无复啼莺处,空馀寒雀吟。
这首诗描绘了黄叶在秋风中的凋零景象,充满了深沉的季节感和淡淡的哀愁。诗人通过对比“龙门”与“露井”的非旧,以及“千丛翠”的消失与“一片金”的出现,巧妙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黄叶的凋零不仅象征着生命的衰败,也暗示了世事的无常。
“烟霜不惮染,蒲柳更惊心。”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烟霜的侵袭让黄叶染上了金黄的颜色,而这种变化却让原本坚韧的蒲柳也感到惊惧,表达了自然界中生命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反应。同时,这里也暗含了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无复啼莺处,空馀寒雀吟。”最后两句将视角转向听觉,黄叶凋零后,曾经热闹的鸟鸣声不再,只剩下寒雀的哀鸣回响在空旷的枝头。这一对比,更加突出了黄叶凋零后的寂寥与凄凉,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黄叶为载体,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衰败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愁与怀念。
一株当三春,名花不易得。
百年等寻丈,不博千乘国。
野人三十本,强卖青铜百。
应怜跗蘤具,苦为薪米迫。
移栽向明阳,妃媛俨行列。
土膏合根性,功用成宿昔。
除香出浅紫,泣露轻脉脉。
含愁欲谁诉,折去情更惜。
方求蔽芾阴,未受搔擢厄。
嗟余自羁旅,何以慰新客。
慇勤深夜来,少待山月白。
植杖踞磐石,邂逅跄踉师。
叩之何方来,偃息招鼋池。
杭芦访莼江,临流弄涟漪。
春老芳事歇,风前蒲差差。
人景与心会,聊以声吾伊。
作茗话今昔,几逢夜壑移。
达哉无住想,遥与蒙庄期。
名似囿于物,非庄所能知。
三语三不答,出门宾晴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