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无车马逢迎少,野色溪声一枕秋。
绕屋插笆防虎突,临池开路纵鹅游。
斫来紫竹供诗杖,候买鲜鱼唤钓舟。
尚辱天官记名姓,市朝移迹向林丘。
地无车马逢迎少,野色溪声一枕秋。
绕屋插笆防虎突,临池开路纵鹅游。
斫来紫竹供诗杖,候买鲜鱼唤钓舟。
尚辱天官记名姓,市朝移迹向林丘。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陶安的《偶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闲适的田园生活画面。首句“地无车马逢迎少”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人迹罕至的环境,反映出他对清静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野色溪声一枕秋”,通过“野色”和“溪声”勾勒出秋日乡村的自然景色,给人以宁静恬淡之感。
“绕屋插笆防虎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警惕,虽然有虎豹出没,但生活依然有序,显示出他的机智与谨慎。而“临池开路纵鹅游”则体现了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境,富有生活情趣。
“斫来紫竹供诗杖,候买鲜鱼唤钓舟”两句,诗人以紫竹为诗杖,享受垂钓的乐趣,表现了他的文人雅趣和对渔隐生活的喜爱。最后,“尚辱天官记名姓,市朝移迹向林丘”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在民间,但仍被朝廷记挂,暗示了他虽退居山林,但仍心系国家。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悠然,既描绘了田园风光,又流露出诗人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内心世界。
别乘清名满世间,却来堂下植檀栾。
已无俗物败人意,且与此君同岁寒。
夜月半庭金影碎,秋风一枕玉声残。
雁行吏退铃斋静,想见巍冠独倚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