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芳径,又草绿门闲,花红砌映。
怅废池桥畔,难开旧奁镜。
婵娟应共春光去,谁向湖山讯。
漫褰衣、去上林亭,自循苔磴。
名胜恁休问,剩瓦砾凄迷,泪痕清莹。
惆怅荒台,题咏尚能认。
繁华逝水归肠断,娇困风吹醒。
待何人、携酒重来酩酊。
步芳径,又草绿门闲,花红砌映。
怅废池桥畔,难开旧奁镜。
婵娟应共春光去,谁向湖山讯。
漫褰衣、去上林亭,自循苔磴。
名胜恁休问,剩瓦砾凄迷,泪痕清莹。
惆怅荒台,题咏尚能认。
繁华逝水归肠断,娇困风吹醒。
待何人、携酒重来酩酊。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步在春日的园林中,感叹岁月变迁与往昔荣华不再。"步芳径,又草绿门闲,花红砌映",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小径两旁生机盎然的花草,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怅废池桥畔,难开旧奁镜",废池和残破的镜子暗示了昔日的繁华已成过往,令人心生感慨。
"婵娟应共春光去,谁向湖山讯",诗人借春光流逝,表达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无人能传递对湖光山色的问候。接下来,他独自登上"上林亭",踏着青苔石阶,流露出一种孤独寻觅的意味。
"名胜恁休问,剩瓦砾凄迷,泪痕清莹",诗人对名胜古迹的衰败感到悲凉,昔日的辉煌如今只剩下凄迷的瓦砾和清晰可见的泪痕。"惆怅荒台,题咏尚能认",诗人站在荒凉的台基上,还能辨认出昔日的题咏,更增伤感。
最后,诗人感慨万千,"繁华逝水归肠断,娇困风吹醒",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比作流水,风吹过,仿佛唤醒了他的哀愁。他期待着有朝一日能有人陪伴,再次醉饮于此,以忘却世事的沧桑。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朴园为背景,通过描绘景物的变化和诗人的情感流转,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
盖公偶谈道,齐相独识真。
颓然不事事,客至先饮醇。
当时刘、项罢,四海疮痍新。
三杯洗战国,一斗消强秦。
寂寞千载后,阳公嗣前尘。
醉卧客怀中,言笑徒多勤。
我时阅旧史,独与三人亲。
未暇餐脱粟,苦心学平津。
草书亦何用,醉墨淋衣巾。
一挥三十幅,持去听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