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高峰是最高峰,夹路新筠复古松。
迥绝纵眸穷越望,巉岩跋马讶吴侬。
千峦吐春雾银絮,万壑霏山花紫茸。
天目探奇姑舍是,半因无暇半因慵。
北高峰是最高峰,夹路新筠复古松。
迥绝纵眸穷越望,巉岩跋马讶吴侬。
千峦吐春雾银絮,万壑霏山花紫茸。
天目探奇姑舍是,半因无暇半因慵。
这首诗描绘了北高峰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首先,诗人将北高峰定位为最高峰,强调其在群峰中的独特地位。接着,通过“夹路新筠复古松”一句,展现了道路两旁既有新生的竹子,又有古老的松树,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历史的沉淀。
“迥绝纵眸穷越望,巉岩跋马讶吴侬”则进一步描绘了站在北高峰上远眺的壮观景象,无论是远处的山峦还是近处的岩石,都让人心生敬畏。这里不仅展现了北高峰的地理特征,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
“千峦吐春雾银絮,万壑霏山花紫茸”两句,运用了比喻和色彩对比,生动地描绘了春天时节北高峰的景象:千山之上,春雾如银絮般轻盈飘渺;万壑之中,山花盛开,紫色的花瓣如同茸毛一般,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最后,“天目探奇姑舍是,半因无暇半因慵”表达了诗人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和慵懒的情绪。这里的“天目”可能是指天目山,与北高峰相呼应,共同构成了诗人眼中壮丽的自然景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北高峰的自然风光,同时融入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哲思,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