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国牵情,草堂人老吟清昼。放梅舒柳。
墙外寒山瘦。孤赏难酬,冷落阳春奏。中年后。
斛愁余斗。分付花前酒。
乡国牵情,草堂人老吟清昼。放梅舒柳。
墙外寒山瘦。孤赏难酬,冷落阳春奏。中年后。
斛愁余斗。分付花前酒。
这首词描绘了诗人身处草堂,年事已高,心境却依然沉浸在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中。"乡国牵情"四字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即使在清朗的白昼,也忍不住吟咏以抒怀。"放梅舒柳"则通过梅花和柳树的意象,暗示春天的到来,然而墙外的寒山依旧显得孤独而清瘦,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孤赏难酬"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独自欣赏美景时的落寞,"冷落阳春奏"则将这种落寞与春天的热闹形成对比,更显其内心的凄凉。进入中年后,诗人愁绪更甚,觉得愁苦如同斛量的斗,难以计量。他选择借酒浇愁,将满腹愁绪寄托于花前的美酒,以此寻求片刻的慰藉。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自然景象和个人感受的交织,展现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孤寂与乡愁,具有浓郁的个人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