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逢雨霁放朝晖,鞭策泥途马力微。
无数好山烟雾锁,一行官道水云飞。
舟车尺地行程改,表葛崇朝月令违。
总有土宜人不识,石田峰顶稻粱肥。
偶逢雨霁放朝晖,鞭策泥途马力微。
无数好山烟雾锁,一行官道水云飞。
舟车尺地行程改,表葛崇朝月令违。
总有土宜人不识,石田峰顶稻粱肥。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阳光洒落大地的景象,诗人骑马行走在泥泞的路上,感受到马匹力量的微弱。远处群山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官道两旁流水与云朵交织,展现出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卷。舟车的移动改变了地面上的行程,而季节的变化使得原本应是秋季的月令被打破。诗中提到的土地适宜性问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思考,尽管人们可能不完全认识土地的特性,但高耸的山峰之巅却生长着丰饶的稻谷和粮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活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