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雨芰荷乱,繁阴竹树多。
雏声知鸟哺,萍动见鱼过。
细径饶苔藓,阴墙引薜萝。
角巾从倒侧,疏懒欲如何。
过雨芰荷乱,繁阴竹树多。
雏声知鸟哺,萍动见鱼过。
细径饶苔藓,阴墙引薜萝。
角巾从倒侧,疏懒欲如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景象,充满了生命力和诗意。开篇“过雨芰荷乱”,即设定了一个雨后湿润、植物繁茂的环境,"芰"是一种水生的草本植物,而"荷"则是大家熟知的荷花,这里它们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致。紧接着“繁阴竹树多”,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密集而丰富的自然氛围。
诗人通过“雏声知鸟哺”和“萍动见鱼过”,展现了对细微声音和微小运动的观察,这不仅展示了作者敏锐的感官体验,也让读者能够贴近自然,感受到其中的生灵活力。
下片“细径饶苔藓”描绘出一条被苔藓覆盖的小路,这种景象常见于幽静的山谷之中,给人以深邃和宁静的感觉。而“阴墙引薜萝”,则是通过攀缘植物薜萝沿着墙壁生长的画面,来突出阴凉墙面的存在感。
最后两句“角巾从倒侧,疏懒欲如何”中的“角巾”可能指的是诗人头戴的简便帽子,“从倒侧”则是说在这种环境中,即使是简单的休息,也显得那么舒缓而自然。末尾的“疏懒欲如何”,表达了一种对周围环境既有所感受又不强求具体行动的心态,似乎是在询问或者反思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该怎样放松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