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奏牍介休巾,二子抠衣半已鹑。
未必风云俱失士,不知刍秣待何人。
公卿宁以三鳣贵,天地今惟一马真。
寥廓千秋君自爱,羖皮堪笑入西秦。
东方奏牍介休巾,二子抠衣半已鹑。
未必风云俱失士,不知刍秣待何人。
公卿宁以三鳣贵,天地今惟一马真。
寥廓千秋君自爱,羖皮堪笑入西秦。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的《二子》。诗中通过对“东方奏牍介休巾”这一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两位士人的处境与心境。首句“东方奏牍介休巾”,以东方的奏牍和介休巾为喻,暗示了两位士人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遭遇。接着,“二子抠衣半已鹑”一句,通过描述两位士人衣着破旧,表达了他们生活困顿、仕途不顺的境况。
“未必风云俱失士,不知刍秣待何人”两句,诗人借风云失色、草料待觅,表达了对士人命运的关切与忧虑,同时也暗示了社会对人才的忽视与不公。接下来,“公卿宁以三鳣贵,天地今惟一马真”则进一步强调了对公正与真才实学的呼唤,批评了当时官场中以权势而非才能论英雄的现象。
最后,“寥廓千秋君自爱,羖皮堪笑入西秦”两句,诗人以广阔的时空背景,鼓励士人们坚守自我,不畏艰难,表达了对理想与信念的坚持。同时,也以“羖皮堪笑入西秦”的典故,讽刺了那些为了功名利禄而不惜一切手段的人,体现了诗人鲜明的道德立场和批判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明代社会中士人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以及诗人对于人才价值、社会公正和道德理想的思考与追求。
吾人聚集地,常刺俗子眼。
过岂彼之是,亦乃此之简。
君行往西湖,晒书理碑版。
必入鹓鹭群,百事当一莞。
所抱才志高,天衢复何赧。
勿谓舍瑟希,异乎三子撰。
清风炫崇桃,遽尔疏酒盏。
其与物为春,至道嫌择拣。
壮士不逢时,失身杂蓬蒿。
出门仰天笑,入门复悲号。
骥騄无时无,谁为九方皋。
两鬓空未白,脱落已萧骚。
博文事华藻,驰辨如波涛。
持此可求进,义命畏所操。
虽于交游间,好客时一遭。
握手或对榻,气岸两相高。
奈此穷困何,耕凿敢辞劳。
从渠肉食者,厌薄一世豪。
富哉汉公卿,朝夕醉醇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