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舟中避难》
《舟中避难》全文
宋 / 丘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拿舟来避难,别我钓鱼矶。

帆卸遮春雨,衣濡晒落晖。

南师闻鞑走,北马逐人飞。

见说漳桥断,銮舆曷日归。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ōuzhōngnán
sòng / qiūkuí

zhōuláinánbiédiào

fānxièzhēchūnshàiluòhuī

nánshīwénzǒuběizhúrénfēi

jiànshuōzhāngqiáoduànluánguī

注释
舟:船只。
避难:躲避灾难或战争。
钓鱼矶:垂钓的岩石或地点。
帆卸:收起船帆。
春雨:春季的雨水。
落晖:落日余晖。
南师:南方的军队。
鞑: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
走:逃跑。
北马:北方的骑兵。
逐人飞:追逐人群如飞。
漳桥:地名,可能指具体桥梁。
銮舆:古代皇帝乘坐的车驾。
曷日:何时,何日。
翻译
乘船去避战乱,离开我常垂钓的地方。
船帆收起遮挡春雨,湿衣服晾在夕阳下晒干。
南方军队听说敌虏逃窜,北方的马匹追击人群。
听说漳桥已被破坏,皇帝何时能返回京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动荡不安时期,选择乘船逃离战乱的景象。开篇“拿舟来避难,别我钓鱼矶”表明诗人为了躲避战乱,不得不离开自己心爱的钓鱼之地——“钓鱼矶”,这个地方名可能是虚构的,用以表达对旧日安宁生活的留恋。

接着,“帆卸遮春雨,衣濡晒落晖”写出了诗人在船上所遭遇的天气变化。帆被春雨浸湿,自身也因此而湿透,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避难途中的艰辛与不适。

“南师闻鞑走,北马逐人飞”一句,则是对外界战乱的描述。“南师”可能指的是南方的军队,而“北马”则是北方的征战之马。这两句通过强烈的动词“走”和“飞”,传达了战争的紧迫感,表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最后,“见说漳桥断,銮舆曷日归”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家园破败的担忧。这里的“漳桥”可能是诗人的故乡或某个重要地点,而“銮舆”则是指装饰华丽的车辆。通过这些细节,诗人表达了对返家的渴望以及对和平时光的怀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个人的逃离与流离失所,更重要的是,它也反映了整个社会在战乱中的动荡不安。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的细腻描写,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一种时代的悲哀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作者介绍

丘葵
朝代:宋

泉州同安人,字吉甫。早年有志朱子之学,亲炙于吕大圭、洪天锡之门。杜门励学,不求人知。宋亡,居海屿中,因自号钓矶翁。元世祖闻其名,遣御史奉币征聘,不出,赋诗见志。年八十余卒。有《易解义》、《书解义》、《诗解义》、《春秋解义》、《周礼补亡》及诗集。
猜你喜欢

屋破寒无那,庭空雪已深。

山川非旧观,松柏见贞心。

冻雀争遗粒,栖鸦点莫林。

携琴访溪友,清兴忆山阴。

(0)

寒蝉

衰柳古池阴,寒蝉咽复吟。

近兼风里叶,远带月中砧。

但觉露堪饮,忽惊秋已深。

白头潘骑省,为尔不胜簪。

(0)

过鹤汀侍读斋以董文敏画

晓雨初晴烟未收,江云一带引轻舟。

模糊认得南徐树,不到家山十六秋。

(0)

野月

野旷烟初歇,孤辉更杳茫。

长天笼远树,古渡泊空航。

夜冷流民屋,春寒战骨霜。

荷锄聊自慰,草露借馀光。

(0)

剪湘云

雾縠初成,湘云乍剪。早惊破秋窗,砧杵声怨。

锦字机丝慵去理,罗绮不胜弱腕。

制轻衫、珍重饷天涯,擘藕丝为线。

还倩断雁零鸿,芦花溪畔。怕日炙霜侵,风骤雨溅。

无语低鬟垂伫处,脉脉似闻长叹。

结茱萸、佩秋兰,浥愁人泪点。

(0)

浪淘沙.踏雪

一笑步瑶阶。清景殊佳。不曾顾惜凤头鞋。

低首凝眸浑不觉,深处偏埋。纤手整金钗。

诗兴难排。探梅不必到天涯。

自有疏枝庭畔倚,折向萧斋。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