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谢庭兰与芝。根花何似接花奇。
琼蕤不自香闺种,桂种当从月地移。
须信祝螟成蜾蠃,那须梦虺及熊罴。
夜来梦报蟾宫籍,新注江家五岁儿。
试问谢庭兰与芝。根花何似接花奇。
琼蕤不自香闺种,桂种当从月地移。
须信祝螟成蜾蠃,那须梦虺及熊罴。
夜来梦报蟾宫籍,新注江家五岁儿。
这首诗是唐末宋初的作品,通过对谢庭兰和芝的比喻,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好景象。其中,“试问谢庭兰与芝”展开了对美好事物的追问,而“根花何似接花奇”则是对这种美好之事物的描述,表达了一种自然而然、独一无二的情境。
“琼蕤不自香闺种,桂种当从月地移”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美好之物不需人工培育,它们如同天上瑶池中的琼花一般自然散发出迷人的香气。同时,诗人提议将桂树从月亮下移到人间,这里桂树象征着高洁和清幽,而从月亮下移,则是对这种美好之物的向往和追求。
“须信祝螟成蜾蠃,那须梦虺及熊罴”两句,通过对祝螟(一种传说中能化为龙的小虫)和蜾蠃(古代传说中的祥瑞之物)的描写,以及对虺(龙的一种形态)和熊罴(神话中的凶猛动物)的提及,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美好事物的难得与珍贵。
“夜来梦报蟾宫籍,新注江家五岁儿”则是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愿望,希望能在梦中得到仙界之证,而最后提及的“新注江家五岁儿”,或许是在赞美一个才智出众的小孩,其天资聪颖如同古代圣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传说生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超凡之物的向往,以及对人才的发现与赞赏。
高楠落繁荫,茂竹疏泠风。
小亭寻丈景,已冠一亩宫。
况复哆北楹,方池渺溶溶。
游鯈亦何乐,动影相冲融。
卉木罗以差,想见芳菲容。
香枝寒月碎,雪架春云浓。
我来秋暮时,山叶般般红。
乃眷黄金花,尚閟东篱丛。
维君抱材气,志通身则穷。
和璧献未售,夜半光腾虹。
乐岁突尚冷,初筵尊未空。
恨我早病衰,不能卷千钟。
喜闻涤尘话,冰壶莹心胸。
又知此胜境,芹溪萦砚峰。
昔有遗世士,烟霞眇飞踪。
先生傥邂逅,问讯为我通。
芝苗不足饱,多谢角里翁。
相期玉京路,手把青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