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世积儗菑畬,孝友人传遍里闾。
清代光华腾五色,凤凰池上凤凰雏。
诗书世积儗菑畬,孝友人传遍里闾。
清代光华腾五色,凤凰池上凤凰雏。
这首挽诗,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以“挽诗(其一)”为题,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与崇敬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逝者生前的美德与成就。
首句“诗书世积儗菑畬”,以“儗菑畬”比喻诗书的积累如同耕耘田地,暗示逝者一生致力于学问与道德的修养,将知识与品德的种子播撒于世间,如同耕耘者在田地中辛勤劳作,期待收获。
次句“孝友人传遍里闾”,赞扬逝者以其深厚的孝道与友善之德,赢得了邻里乡亲的广泛赞誉与传颂。孝顺父母,友爱邻里,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逝者通过自己的行为,成为了社区中的楷模。
第三句“清代光华腾五色”,这里的“清代”可能是指逝者生前的辉煌成就或精神光芒,如同日出时分天空中五彩斑斓的霞光,不仅照亮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也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光明与希望。
最后一句“凤凰池上凤凰雏”,以“凤凰池”象征高雅的环境或职位,而“凤凰雏”则比喻逝者如同凤凰的幼子,继承了家族或师承的优秀品质,未来有望展翅高飞,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这一句既是对逝者后继有人的欣慰,也是对其卓越成就的肯定与传承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逝者生平事迹的简要回顾,以及对其美德与成就的高度赞扬,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敬仰与怀念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其后代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其精神的期望。
沙河岸边秋草白,枣阳城头落日黑。
老兵辛苦践更来,林下税车聊一息。
黄芦飒飒中夜鸣,伥鬼叫啸悲风生。
虎饥得人怒不置,妇急徒手危相争。
直前死力持虎足,呼儿进刀屠虎腹。
但知有夫岂知虎,视之何殊机上肉。
当时一击宁顾躯,惊魂碎骨仍携扶。
九原瞑目已无憾,旧血勿湔身上襦。
千秋节义传乡闾,我犹胆怯见画图。
健妇果胜一丈夫,向来冯妇有不如。
雁荡山东是竹冈,林泉清赏胜沧浪。
人家散处通潮浦,鸡犬成村自雁行。
无数小舟湾柳外,映山红树绕溪傍。
主人惠我游山屐,谢傅情浓乐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