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须湖舫载歌声,只任篮舆雅趁情。
百里好山行恐尽,十年尘眼洗何清。
云教笙瑟争留酒,晴唤簪钿乱出城。
安得移家此中住,枕流堤畔避浮名。
不须湖舫载歌声,只任篮舆雅趁情。
百里好山行恐尽,十年尘眼洗何清。
云教笙瑟争留酒,晴唤簪钿乱出城。
安得移家此中住,枕流堤畔避浮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深深喜爱与向往。首句“不须湖舫载歌声”,表达了诗人认为无需借助游船上的音乐来增添乐趣,直接沉浸在自然之中便足以享受美好。接着“只任篮舆雅趁情”,进一步强调了随性而为的态度,篮舆(即竹轿)在山水间自由穿梭,完全按照心情行事。
“百里好山行恐尽”一句,展现了诗人行走在连绵不断的美景中,生怕美景尽头的复杂情感。“十年尘眼洗何清”,则表达了诗人通过这次旅行,仿佛洗净了多年的尘世烦恼,心境变得清澈明净。
“云教笙瑟争留酒,晴唤簪钿乱出城”这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云彩、笙瑟、晴天、簪钿等自然与装饰物赋予生命,生动地描绘了西湖周围环境的和谐与生机。云彩似乎在邀请人们饮酒作乐,晴天则召唤着人们走出城市的束缚,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最后,“安得移家此中住,枕流堤畔避浮名”,表达了诗人希望永久定居于此,远离世俗的名利纷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台湾槟榔何最美,萧笼鸡心称无比。
乍啮面红发轩汗,鵔鹅风前如饮酏。
人传此果有奇功,内能疏通外养齿。
犹胜波罗与椰子,多食令人厌鄙俚。
我今已客久成家,不似初来畏染指。
有时食鲚苦膻腥,也须细嚼净口舐。
海南太守苏夫子,日啖一粒未为侈。
红潮登颊看婆娑,未必膏粱能胜此。
鸡窗独坐每邀君,继日空成不世勋。
只眼遍窥天禄秘,寸心尽照石渠文。
人誇暗室光明地,我道熙朝纠缦云。
还有馀辉能射斗,压低剑气夜中分。
白地光明是我师,忆来有味是儿时。
辛勤到底无人识,甘苦唯应让子知。
一点丹心星耿耿,千秋青眼月迟迟。
夜阑还得生花梦,曾见文通绝妙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