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蓝叠翠峙村西,旗尾排风落影齐。
天遣好山标两邑,地随流水隔长溪。
弥浓庄近笼烟迥,傀儡峰高障雾低。
空阔迷濛东港口,年来潮信息鲸鲵。
层蓝叠翠峙村西,旗尾排风落影齐。
天遣好山标两邑,地随流水隔长溪。
弥浓庄近笼烟迥,傀儡峰高障雾低。
空阔迷濛东港口,年来潮信息鲸鲵。
这首诗描绘了旗尾山的壮丽景色与地理特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首句“层蓝叠翠峙村西”,以“层蓝”和“叠翠”描绘出山色的层次感与丰富度,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堆砌的画卷,静立于村落之西。接着,“旗尾排风落影齐”,将山峰比作飘扬的旗帜,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其影子整齐排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峰与自然风的和谐共处。
“天遣好山标两邑,地随流水隔长溪”,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山川的地理意义,好山不仅作为两县的标志,还以溪流为界,划分了不同的地域空间,体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地理的巧妙结合。接下来,“弥浓庄近笼烟迥,傀儡峰高障雾低”,通过对比庄稼地与远处的山峰,以及雾气的轻重,展现了山景的远近层次与动态变化,傀儡峰的高耸似乎能阻挡低处的雾气,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态美。
最后,“空阔迷濛东港口,年来潮信息鲸鲵”,将视线转向东方的港口,描绘了一片空旷迷离的景象,潮水的信息似乎与远方的鲸鱼相连,既表现了大海的辽阔与深邃,也隐含着对远方世界的遐想和期待。整首诗通过对旗尾山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末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和深沉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思考。
舍策广川阴,惝恍迷所适。
背淮岁始献,及宛朔已易。
怀古遵城南,草庐访遗迹。
缅昔卧龙人,抱膝遁荒逖。
末运当涂高,中衰建安历。
二祖威灵尊,帝裔守宗稷。
感会偶风云,黄麾枉蓬荻。
片语许驰驱,已定三分策。
嗣汉以配天,孙曹竟非敌。
渡泸军事劳,卜洛鼎门隔。
鞠躬尽瘁年,落莫荡平绩。
事往变闉阇,代更废荆棘。
畴垄忆躬耕,宁辨阡与陌。
经祠辟丛榛,伏腊修脯炙。
千秋梁甫吟,太息南阳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