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杵声寒,乡关梦断三更过。纸窗风破。
一点残灯堕。静院无人,独自开帘坐。重门锁。
梅花和我。对月成三个。
村杵声寒,乡关梦断三更过。纸窗风破。
一点残灯堕。静院无人,独自开帘坐。重门锁。
梅花和我。对月成三个。
这首《点绛唇》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远离家乡之人孤独思乡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在寂静的夜晚,面对寒村的杵声、破窗的冷风、摇曳的残灯以及独自一人开帘坐于静院中的孤独与思念之情。
首句“村杵声寒”便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寒字不仅指天气的寒冷,也暗示了情感的冷寂。接着“乡关梦断三更过”,三更时分,本应是人熟睡之时,却因思乡之情而难以入眠,梦境被现实打破,更加深了内心的孤寂感。
“纸窗风破”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凄清,风穿透破旧的纸窗,似乎连自然界的生机都被剥夺,只剩下无尽的寒意。紧接着“一点残灯堕”,一盏微弱的灯光在风中摇曳,仿佛是主人公内心希望的最后一线光明,即将熄灭。
“静院无人,独自开帘坐”将画面推向高潮,主人公独自一人,在空旷的庭院中,拉开窗帘,面对着外面的世界,内心的孤独与外界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主题。
“重门锁”一句,既是对物理空间的封闭,也是对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封闭,象征着无法逃脱的孤独与思念。最后,“梅花和我。对月成三个”,以梅花自比,梅花虽孤高自赏,但在这寒冷的夜晚,也只有月亮与之相伴,共同见证着主人公的孤独与思念。三个字“成三个”不仅强调了孤独,也暗示了主人公对团圆的渴望与无奈。
整首词通过一系列的意象与细节描写,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张力的场景,深刻地表达了远离家乡之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与孤独感,语言简洁而富有感染力,情感真挚动人。
古藤阴。梦黄农上古,短发谢华簪。
云雁书愁,霜蛩咽冷,灯烬还觉烟沈。
才唱得、秋词入拍,又磅礴、羲帖仿来禽。
榆景催人,花楼伤客,时怯登临。
电泡吾生如寄,况鸡虫得失,何足关心。
无味咸酸,垂残筵席,莫非忧患相寻。
向平愿、楹书枉托,更何取、遗子满籯金。
借问蓬莱,几程几许云深。
雨瓢倾了,蚁垤摧秋潦。泛芥堂坳舞舟棹。
任窃香蜂蝶,越迤逦东墙,狂恣纵、邃慢深帏穿到。
痴烟方困柳,梦惊回、拟倩阑扶望终渺。
燕参差、莺懵懂,量暖评寒,回屐路、人报飞红千绕。
护花计、关心问西园,自整金铃,系绳须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