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向人前著紫衣,虚堂闲倚一条藜。
虽承雨露居龙阙,终忆烟霞梦虎溪。
睡起晓窗风淅淅,病来深院草萋萋。
有时乘兴寻师去,煮茗同吟到日西。
懒向人前著紫衣,虚堂闲倚一条藜。
虽承雨露居龙阙,终忆烟霞梦虎溪。
睡起晓窗风淅淅,病来深院草萋萋。
有时乘兴寻师去,煮茗同吟到日西。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闲适生活和对自然的深切情感。开篇“懒向人前著紫衣,虚堂闲倚一条藜”展现了僧人在佛殿中悠然自得的情景,着紫衣不为人知,虚堂之中只是依靠一根木条而已,这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传达了一种出世的宁静与淡泊。
“虽承雨露居龙阙,终忆烟霞梦虎溪”表明僧人虽然住在高耸的楼阁中,但内心深处却对远方山林中的烟霞和虎溪依然怀念。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留恋,更是对精神家园的向往。
“睡起晓窗风淅淅,病来深院草萋萋”则是僧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写照。清晨醒来,感受到的是窗外细雨带来的凉意;而疾病缠身时,院中的野草却随季节的更迭而生长,这些都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自然过程。
最后,“有时乘兴寻师去,煮茗同吟到日西”描绘了僧人在心情舒畅时,会外出寻访高僧,或者与师兄弟共同品茶吟诗,直至太阳落山。这不仅是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也是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中国古代僧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