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西门,步踟蹰。相逢不作乐,当复何须。
但作乐,勿复问有无。安知家人生产当复溷吾徒。
君击筑,我和歌。请为燕市饮,旁人当奈何。
人生欲知己,结交不在多。
岂无车马客,富贵相经过。
自非名卿鲍叔牙,虽有国士谁当知。
自非名卿鲍叔牙,虽有国士谁当知。
与君重自爱,中道有别离。
区区抱苦心,可用不相疑。
出西门,步踟蹰。相逢不作乐,当复何须。
但作乐,勿复问有无。安知家人生产当复溷吾徒。
君击筑,我和歌。请为燕市饮,旁人当奈何。
人生欲知己,结交不在多。
岂无车马客,富贵相经过。
自非名卿鲍叔牙,虽有国士谁当知。
自非名卿鲍叔牙,虽有国士谁当知。
与君重自爱,中道有别离。
区区抱苦心,可用不相疑。
这首《西门行》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作品,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对友情、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头“出西门,步踟蹰”,描绘了主人公走出西门,脚步迟疑的情景,预示着即将展开的一段复杂的情感旅程。接着,“相逢不作乐,当复何须”,表达了即使在相遇时也不应过于欣喜,因为生活中的快乐往往短暂,不应过分期待。这种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但作乐,勿复问有无”,诗人建议人们应该享受当下,不必过多忧虑未来的得失。这种豁达的生活态度,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反叛,也是对个人自由和即时满足的追求。
“安知家人生产当复溷吾徒”,这句话强调了家庭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要忽视身边的人和事,避免因追求虚幻的快乐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君击筑,我和歌”则描绘了一幅友人相聚、欢歌畅饮的画面,体现了友情的力量和共同创造美好回忆的重要性。
“人生欲知己,结交不在多”,诗人在此强调了真正的朋友关系比数量更为重要,只有那些能够理解和支持彼此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己。
“岂无车马客,富贵相经过”,通过对比,诗人指出真正的友谊不受财富和地位的影响,真正的知音不会因为外界的诱惑而改变。
“自非名卿鲍叔牙,虽有国士谁当知”,这里借用了历史上的典故,表达了对像鲍叔牙这样的知音的渴望,即在众多的“国士”中,能有一个真正理解自己、欣赏自己的人。
最后,“与君重自爱,中道有别离”,表达了对朋友的珍视和对可能分离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人生旅途中的不确定性。
整首诗以深情的笔触,探讨了友情、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复杂社会环境中保持自我、珍惜真挚友谊的重要性。李攀龙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传达了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