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邪寒不剪,书带绿如窒。
过客虽自稀,主人已非一。
昔邪寒不剪,书带绿如窒。
过客虽自稀,主人已非一。
这首诗描绘了西亭在不同时间、不同主人下的景象与氛围,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昔邪寒不剪,书带绿如窒。" 这两句开篇即以“昔邪”(一种古代兵器)的寒冷比喻往昔的严冬,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寒不剪”则表达了事物在恶劣环境下依然坚韧不拔的品质。接着,“书带绿如窒”运用比喻手法,将书带(一种植物)的绿色比作封闭的空间,形象地描绘出书带在特定环境中的生长状态,同时也隐喻着知识与生命力在困境中顽强生长的意象。
"过客虽自稀,主人已非一。" 后两句转而描写西亭的变迁。"过客虽自稀"表明过往的访客已经减少,可能是因为环境的改变或是时间的推移导致的。"主人已非一"则揭示了西亭经历了不同的主人,象征着历史的更迭和人事的变迁。这两句通过对比过往与现在的场景,展现了时间流转对物是人非的深刻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亭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以及历史变迁对自然景观和人文空间的影响,蕴含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时间永恒流动的感慨。
为客清霜重,归来夏木苍。
鸡鹅惊甚大,童稚觉微长。
花絮今无迹,园林未肯荒。
青梅应可摘,腊酒要开尝。
佛法离住相,色相本非实。
云何阿罗汉,可以色相求。
居士宰官身,祇园夙亲近。
会发宏愿深,现此广长舌。
于后像法世,赞叹说偈言。
笔力涵虚空,三昧出胸臆。
撞开痴愚网,透出大千界。
我昔睹殊胜,会闻诸佛说。
以音声求我,不能见如来。
偈语复云何,能离音声见。
今当解佛意,一切有为法。
非偈亦非赞,应作如此观。
白首归何晚。笑一椽、天教付与,楚江南岸。
门外春山晚无数,只有匡庐似染。
但想像、红妆不见。
谁念香山当日事,漫青衫、泪湿人谁管。
歌旧曲,空凄怨。将军未老身归汉。
算功名、过了唯有,古词尘满。
谁似渊明拚得老,饱看云山万点。
况此老、斜川不远。
终待我他年自,剪黄花、一酹重阳盏。
君为我,休辞劝。